“税务人员找上门,以前我怕,怕是来查我。现在我不会怕了,因为我知道他们是来帮我的!”面对记者,安徽均益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友林由衷地说出了这样的感受。
安徽均益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益金属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掌握欧款颗粒牙拉链和设备生产技术的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壮大,均益金属公司从一家单纯从事拉链铜材生产的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拉链装备和新材料生产企业之一,先后被授予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201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实现利税5312万元,在全国拉链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7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1-7月销售超过3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吴友林介绍,今年受国内和国际疫情影响,均益金属公司的下游客户库存积压、生产停滞,严重影响了上游均益金属公司的生产销售。“得益于税务部门的倾力支持,我们渡过难关,今年的产销预计能较去年有小幅上涨。”吴友林说。
“在我们销售最困难的时候,税务部门帮我们找到了新的客户。”吴友林告诉记者,税务部门在了解到公司情况后,第一时间积极谋划,帮助企业就近寻找本土销路,为其联系了池州卓尔服饰有限公司、安徽三毛服饰有限公司等多家客户,牵线搭桥促成企业达成意向协议,解决了公司产品销路受阻的难题。
据了解,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池州市税务局成立专业分析团队,利用金税三期、电子底账等系统按日跟踪增值税发票数据,开展重点企业、出口企业等的复工复产专题分析,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数据支持。利用掌握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供需对接问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不仅帮我们解决销路,还给我们送来了关键的产品需求信息。”在2月公司复工初期,“四送一服”小组在走访均益金属公司时带来了这样一条消息:各地的防护服生产企业紧缺专用拉链。“我们不缺这样的技术,缺的就是信息。”吴友林介绍,公司当即调整研发重心,投入200万元资金,用不到1个月就研制出3条防护服专用拉链生产线投入拉链生产,产品供应了安徽、山东等多家企业。截至目前,已生产销售专用拉链近500万条。
帮助企业复产稳产,离不开各项税费优惠的高效落实。疫情发生以来,池州市税务部门迅速开展“线上”包保服务,加大纳税申报、减免税等环节分析比对力度,预判企业需求,精准筛选企业可能享受的优惠政策清单,点对点辅导企业,确保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均益金属公司财务总监刘电明对税务部门的服务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在今年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因为很多员工对个人所得税APP的操作不理解,税务部门立即派专人驻点数日,手把手帮助企业解决了这个难题。“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享受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优惠12万元,社保费阶段性减免75万元。”刘电明介绍,“个人所得税改革让员工每月减轻负担1.2万元,这些都为我们稳定用工提供了很大帮助。”
池州市税务部门还充分发挥纳税信用作用,利用“银税互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投资3亿元的池州市高端拉链制造产业园项目1期正全力推进,预计年底交付,我们的资金压力很大。”吴友林介绍,“在税务部门帮助下,我们今年已获得了1000万元的‘税融通’贷款。”
“别看拉链很小,但产业体系同样复杂。小拉链不能成就一个品牌,但是能毁了一个品牌。”吴友林告诉记者,当前高端拉链市场主要被日本某公司占据,该公司通过掌握拉链制造的全产业链,能够稳定提供质量优异的拉链产品。“他们就是我们发展的榜样。”吴友林谈着均益金属公司的理想,通过拉长产业链,带动后端产业质量的提升。在均益金属公司的带动下,目前已有来自苏沪浙等地11家拉链制造企业来到池州落户。
在吴友林看来,税务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举措都十分贴心。在当前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各部门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尽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企业搭桥,能够促成企业变速发展。“相信在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下,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帮助下,我们能不断丰富产业链,迎接更加快速的成长。”吴友林说。
(人民网安徽频道8月27日发稿,市局办公室、第一税务分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