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税务局聚焦企业跨区域经营发展需求,在畅通服务、信用互认等方面,赋能企业区域高质量发展。
便利跨区域办税
“我和财务人员日常都在湖州办公,之前办理社保费有关业务时,经常需要跑到广德,”安徽祥奇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孔祥忠向记者介绍,“在线上跨省缴纳社保费后,鼠标每次一点就让我们少跑了上百公里的路程,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
孔详忠口中跨省缴纳社保费事项,是指宣城市税务部门联合浙江湖州等地推出的“社保费征缴跨省通办协作机制”,该机制围绕跨区域经营企业、异地办事群众两大群体,整合业务办理清单,共同推出9大类50余项社保费高频业务,同时运用“征纳互动平台”远程身份核验、资料传递等功能,精细设计“异地收件、跨省转件、属地办件、云端出件”异地代办帮办新模式,逐步完善优化“跨省通办”办理流程,让跨省“费事”不再费事。该机制已在安徽郎溪、广德及浙江长兴、安吉、嘉善5地成功落地,惠及4650余户企业、33.35万名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运行以来,跨省业务办理平均耗时较以往压缩80%以上,在今年3月成功入选“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
据悉,自2021年与浙江湖州税务部门签订“湖宣”税收合作框架协议1.0以来,两地税务部门立足区位优势,不断迭代升级跨区域服务举措,连续5年共同举办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为两地经营主体及时送上税惠“红包”。宣城市税务部门在合作基础上还创新推出“绿税贷”,已累计为489户企业发放贷款18.5亿元,其他诸如“绿色税收助力生态文明区域协同合作等工作机制”也正在推进中,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服务品牌不断打响。
联合开展信用激励
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减震橡胶零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已连续10年保持纳税信用等级A级,始终恪守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经营理念。这份长期积累的优良纳税信用记录,成为其在长三角区域通行的“金名片”。
据悉,凭借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卓越表现,以及优良纳税信用提供的关键“信用背书”,中鼎减震成功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二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名单,这正是长三角区域纳税信用联合激励政策的直接体现。“获评这一区域级荣誉,意味着公司被纳入长三角重点支持名录,直接享有品牌推广、技术合作、政策扶持、市场对接等区域平台资源。”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胡卫群介绍,“我们将继续坚持合规经营,不断积累信用资产,以企业视角积极宣传推介区域互认激励政策,引导更多经营主体将信用优势转化为发展机遇。”
惩戒互认引导合规经营
“税务部门的引导帮扶,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长三角税收协同机制下,既有规则的刚性约束,也有服务的柔性支持,为企业合规发展筑牢了信用基石。”刚刚完成纳税信用修复的安徽海达门控设备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晓梅向记者介绍。
据悉,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安排,海达门控前期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变更后财务人员发现,纳税信用等级被关联评定为D级,纳税信用被降级。经过排查,新任法定代表人在上海市有一家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D级,在纳税信用评价在长三角区域互认互通下,海达门控被关联评定为D级纳税人,扩产贷款被拒、重点项目招投标失利,经营收到极大影响。
了解到情况后,郎溪县税务局依托长三角纳税信用互认机制,为纳税人详细解读纳税信用修复政策要求的同时,线上联动上海市税务部门,引导关联企业整改扣分事项。在关联企业完成整改后,该局迅速启动信用修复流程,帮助海达门控纳税信用等级修复至B级,解决企业发展燃眉之急。据悉,在完成信用修复后,海达门控成功获500万元授信,顺利中标两项重大项目,发展经营重回正轨。
征纳携手,共绘长三角一体化新画卷。安徽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市场主体所需所盼,与长三角税务部门深化合作,在政策宣传同步、服务破壁畅通、信用监管互认等方面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监管协同效能,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