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皖西大别山“漂流经济”持续升温,成为撬动夏日旅游市场的“清凉引擎”。在这股奔涌的“绿浪”背后,六安市税务部门精准施策,以政策“及时雨”和服务“组合拳”,为漂流产业及关联业态注入强劲“税动力”,助力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政策“精准滴灌”,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在革命老区金寨县,金三角漂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方金海正忙着调度新购置的漂流艇。“多亏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从20%降到5%,去年省下2万元税款。”方金海算了一笔账,“我们用省下来的钱更换了10艘防撞艇,加装了智能监控。今年游客投诉率下降 10%,暑期接待量同比增长5%,营业收入增长21%!”税惠红利的“真金白银”,正转化为企业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实招硬招”。
为有效激发漂流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六安市税务部门强化政策辅导和落实“精准滴灌”,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适用对象,建立“政策礼包-直达推送-效应跟踪”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舒城汉诚漂流旅游有限公司经历了从“养在深闺”到“门庭若市”的蝶变。“项目刚起步时,位置偏、名气小,经营很困难。”企业负责人李从汉坦言。舒城县税务局“乡村税费小分队”多次深入山区,针对其痛点量身定制“政策服务包”,辅导企业累计享受税费优惠3万余元。企业将这笔资金用于线上推广和配套升级,在抖音、微信等平台投放沉浸式实景视频“云端引流”,同时优化停车场、寄存等服务设施。两年深耕,成效斐然:2024年旺季营收突破70万元,吸引游客约6万人次,直接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昔日的偏僻山村,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绿水青山”的转化之路在税惠滋养下越走越宽。
服务“靠前一步”,助力企业合规致远
霍山县嗨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漂流项目暑期日均接待游客350人,2024年旺季营收首次突破800万元,连续12个月销售额超500万元,达到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对企业而言,这既是成长的标志,也意味着财税管理要求的提升。霍山县税务局及时发现企业诉求,提前一个月启动“合规升级助跑计划”。税务管家主动上门,重点围绕一般纳税人身份下的合规要求,详细讲解权利义务、进项发票规范抵扣要点、发票全流程管理规范,并“手把手”指导企业搭建符合要求的财务核算体系,从源头防范涉税风险。
2024年11月顺利完成一般纳税人登记后,企业当月即实现进项抵扣减税8.9万元。“现在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了,接洽企业团建订单更有优势,预计今年营收能破千万元!税务部门的超前辅导,帮助我们在合规前提下稳步扩大经营规模。”企业总经理杨建敏对未来充满信心。税务服务的“靠前一步”,有效化解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
融合“延链增值”,税惠赋能全域振兴
位于万佛山麓白桑园村的六安皖尖舒毫茶缘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抢抓旅游旺季前的黄金窗口期。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戴先银介绍:“为把握漂流带来的客流,我们决定转型打造‘漂流+茶园采摘+茶艺体验+特色民宿’的闭环消费链。但在转型初期,面对复杂的业务链条和适用的税费政策有些摸不着头脑。”关键时刻,设在村里的“税费服务驿站”成了他们的“定心丸”。税务网格员主动上门,“下户走访+专题座谈+靶向宣讲”多管齐下,不仅帮合作社梳理清楚各环节涉税业务,建立分项目核算体系,还量身推送《税收优惠政策适用指引》,确保应享尽享。“心里有底了,步子就敢迈了!”戴先银感慨。
舒城县税务局以乡村“税费服务驿站”为支点,通过“下户走访+专题座谈+靶向宣讲”三维服务模式,累计为白桑园村21户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辅导。这种“零距离”的服务,成为催化乡村产业多元融合的“粘合剂”。“像舒毫茶缘这样的成功转型,不仅盘活了传统茶产业,更让村里200多户农民搭上了‘旅游+’的快车,通过参与服务、供应农产品、入股分红等方式,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白桑园村党支部书记杨霞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与税务部门加强协作,在技能培训、产业链嵌入、联营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乡村的发展后劲更足!”
六安市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进一步提高政策落实精度,拓展服务举措维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以更优质的“税力量”护航六安夏日旅游经济“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