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文化的发祥地绩溪,粉墙黛瓦间藏着千年税韵,墨香竹影里传承着非遗匠心。绩溪县税务局创新开展“寻古探遗 税韵悠长”税收文化活动,以涉税典故为经、以非遗传承为纬,编织出税收文化与非遗保护深度融合的崭新图景,为税收事业发展与非遗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青石板上话古今:从“特赐免税”到“普惠共享”
“您看这百步青街的地砖,暗藏着梁武帝特赐的免税故事……”税务干部小高蹲下身,指尖轻抚青石板的纹路,向镜头娓娓道来,“封建时期的税收特权只惠及少数人,而现在,减税降费政策面向所有纳税人缴费人,这就是法治公平的力量!”
一旁参观的市民张先生感叹:“原来税收的变化藏在这些细节里!怪不得现在小微企业都能享受那么多优惠政策。”小高笑着回应:“没错!就像这条街见证了历史,如今的税收政策也在为更多人创造公平发展的机会。”
千秋钟下谈民生:从“青铜寄愿”到“数据惠民”
“‘国’字少一点,‘民’字多一捺,古人用铸钟智慧表达藏富于民的期盼……”在龙川景区的太子千秋钟前,税务讲解员小胡抬手示意钟面细节,随着镜头缓缓扫过斑驳铜绿,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这就是新时代“民为邦本”的生动实践!
游客李女士驻足感慨:“以前觉得税收离生活很远,现在才知道这些政策实实在在惠泽了每个人。”小胡点头道:“对!从取消农业税到各类专项附加扣除,税收始终在为民生‘加码’。”
戒欺匾前论诚信:从“徽商之道”到“纳税之责”
“‘戒欺’二字,既是徽商立业之本,也是现代企业诚信纳税的金名片。”在雪岩古道上,税务干部小刘指着“戒欺”匾说道,“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过去徽商诚信经营,如今企业诚信纳税。从徽商'戒欺'匾到纳税信用等级证书,诚信始终贯穿商业与税收。诚信经营的口碑,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加分项’!”
驻足观看的游客们低声讨论。“原来诚信纳税不只是义务,更是企业的‘隐形资产’。”小刘笑着补充:“时代在变,但诚信的价值不变。诚信纳税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这些优惠又转化为发展动力,创造就业,助力社会发展。”
墨香深处谋发展:税惠护航非遗传承
“徽墨制作需经炼烟、和胶、杵捣等11道古法工序,成本高、周期长……”在文房四宝座谈会上,“胡开文墨业”负责人汪爱军道出非遗企业的发展困境。税务干部针对问题细致讲解:“针对非遗传承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能从75%提高到100%,还能申请增值税留抵退税,帮你们把资金用在工艺创新上!”
“近三年,累计销售产值达到334.58万元,税款贡献逐年提升,2024年较2023年增长147%左右,较2022年增长179%左右。同时这三年也享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类、促进区域发展类等税费减免共计34万元。”安徽省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汪爱民表示:“公司曾入选“安徽省诚信经营示范单位”,我们深切体会到依法纳税既是法定义务,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金名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公司愿以自身实践为鉴,与各界同仁携手,共同构建“守法经营、信用增值”的良好生态,让传统技艺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当古街钟声与现代办税键盘声交织,当历史典故与税惠政策同频共振,绩溪县税务局正以创新实践,让税收文化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从挖掘千年税韵到护航非遗传承,从政策宣讲到精准服务,税务部门将继续深耕文化沃土,以税惠之力书写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共赢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