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 袁玮 本报记者 燕烁烁)国家税务总局蚌埠市税务局最近梳理税费高频风险指标,建立“征管+”风险预警模型,并将模型嵌入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监督平台,重点聚焦税费源信息采集和税费数据动态监控滞后、申报数据偏差等问题,推动税收风险管理从事后应对向事前提醒和事中管理前移。
针对薄弱环节梳理风险指标
蚌埠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郝玉峰介绍,蚌埠市税务部门在以往的征管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税收管理员常常忙于解决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类疑点任务,而且比较依赖上级下发的任务,导致基层税源管理工作有时比较被动,较少自主发现辖区内经营主体存在的涉税风险。比如,对于自然人代开发票次数异常等问题,上级部门一般不会推送风险疑点,如果基层税务干部不能及时发现,自然人频繁代开发票就可能存在虚开风险。
另外,在采集税收数据时,以往可能存在源头失真、内外部数据资源关联滞后等问题。以最基础的数据录入为例,在纳税人端口,可能存在数据填报错漏、主观性虚假申报等情况,这就容易导致税务部门数据取得不完整、不及时,进而造成税费政策执行时的偏差。
今年1月,蚌埠市税务局聚焦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逆推需求,梳理出“发票开超率”“小规模纳税人自开专票未申报”“取得代开发票未及时代扣个税”等17个高频风险指标,建立“征管+”风险预警模型,嵌入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监督平台,帮助基层税务干部核查企业涉税数据的准确性,及时发现数据错漏、纳税人缴费人主观或无意识错误,避免潜在涉税风险,助力基层税务部门做实日常税费管理工作。
利用模型扫描发现风险点
蚌埠市税务局督察内审科科长丁锐表示,该局开放“征管+”风险预警模型的使用权限,县、区、分局各级税源管理部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通过该模型扫描纳税人缴费人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疑点,筛查纳税人缴费人少报漏报、隐匿收入或多列成本等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提醒和风险应对。
蚌埠市淮上区是民办教育机构比较集中的区域,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94家。“征管+”风险预警模型投入使用后,淮上区税务局通过该模型扫描辖区内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涉税数据时,系统提示辖区内一家企业存在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与利润表利润总额不相符、利润表年报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年报不一致等异常信息。该局税收管理员立即展开进一步核查,发现淮上区教育局对企业发放了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补助金,但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并未申报计算。此外,根据学生人数和学费缴费标准测算,该企业实际取得的学费收入大于申报收入,存在少报收入的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淮上区税务局立即督促企业整改,最近企业完成更正申报,补充申报收入1134万元。
此外,通过“征管+”风险预警模型,蚌埠市税务部门还可以发现经税务干部辅导提醒后仍不遵从、不更正的经营主体,将其纳入异常名单,实施动态监控,在发票赋额、往来交易等方面重点监管。截至目前,该局已发起涉税风险扫描任务20次,发现常规问题123条,确认问题数据96条。
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治未病”
“征管+”风险预警模型除了能够扫描已经存在的风险,还可以帮助企业“治未病”,将涉税风险控制在萌芽中。在模型的17个风险指标中,“出让土地房产未及时申报土地增值税”“取得代开发票未及时代扣个税”等6个指标就有事前警示作用,税收管理员利用这些指标,每个工作日对纳税人缴费人发生的税费申报缴纳等业务进行校验,自主发现税率填写错误、申报数据与政策要求不符等简单问题,并以短信或电话等方式及时提醒纳税人缴费人,辅导其及时更正简单错误。
郝玉峰介绍,辖区内有的个体工商户对税费政策了解不多,对申报流程也不太熟悉,在申报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可能引发涉税风险。
最近,怀远县税务局税收管理员通过“征管+”风险预警模型,发现一家个体工商户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及时缴税的风险疑点。原来,这家个体工商户平时享受个体工商户未达起征点系统自动申报的便利服务,偶尔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忘记了及时申报缴税。发现疑点后,税务干部通过电话提醒负责人及时补缴了税款。
截至目前,蚌埠市税务部门发现可能导致税收风险的问题335条,确认问题数据290条,已整改率96%,有效帮助纳税人缴费人“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