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无为税务:畅通税费源监管渠道
发布时间 : 2025- 03- 31   10 : 08 来源 : 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吴洁)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无为市税务局制定《国家税务总局无为市税务局税费源监管工作方案》,以精准实施重点领域税收监管为切入点,优化税费源监管工作机制,提升税费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上下”衔接,优化机制运转

针对重点税源监控对象,无为市税务局开展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高效统筹协调,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该局成立税费源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三级承接”责任体系。

无为市税务局征收管理股负责人陈永红介绍,税费源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在每个季度组织税费源监管联席会议,分析全市税费源监管工作形势,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同时,各成员单位根据税费源监管工作需要及时制作工作提示单传递至属地分局,由属地分局根据提示单开展工作,推动税费源监管工作精准、高效。

在一次联席会议上,经税政、税源、风险等部门梳理各自掌握的数据线索,发现无为市某珠宝首饰公司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情况,即对正常的销售商品加以包装,将本应按销售收入作为计税依据的金银首饰,改为通过以旧换新收到的价款计提税款。按照政策规定,对于金银首饰的以旧换新业务,可以按照销售方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来计算增值税。发现该情况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向主管分局发送工作提示单,详细说明可能存在的税款流失风险点。经分局进一步分析核实,最终责令该企业补缴增值税、消费税税款。

“工作提示单明确告知我们监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通过接收提示、应对处理、结果反馈的流程,我们形成税费源监管闭环机制,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基层分局网格员潘学佳说。

“前后”配合,畅通信息传递

从内部打破壁垒,是提升风险管理效率,织密日常税收风险“识别—应对—归集”网络的关键一招。该局深度融合办税服务厅窗口与税源管理部门,促进“前台”与“后台”有效配合。每周,窗口人员会在办理资料预审、事项受理、提交推送过程中登记可疑事项并收齐相关资料,形成《资料传递登记簿》转交至业务对应的网格员,网格员对转接资料进行整合归类,通过数据比对和实地核查相结合,排除或确认疑点事项。

此外,在每月征期后,办税服务厅会安排专员将疑似虚假申报、虚假业务等隐藏风险点汇总形成问题和建议简况,移送至税源管理分局。结合问题简况和系统数据,税源管理分局进行针对性监管。

“之前窗口人员在受理业务时如果发现虚假申报、违规事项等隐藏风险点,只能中止办理业务,自行联系网格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风险是否解除的反馈。现在畅通了前后台沟通的渠道,后台能及时发现疑点,前台也能得到事后反馈,风险防范更加及时了。”办税服务厅的窗口人员周高说。

“内外”协同,实现税收共治

“提升税费征管效能,必须要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利用好数据这一‘武器’,强化多部门数据综合运用,积极发挥大数据在税费源监管中的作用。”无为市税务局税政一股负责人朱群声说。

在系统内,该局按照“基础事项属地管、重点事项集中管、复杂事项提级管”,细化明确各业务部门在税费源监管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分工,组建由1个税费源监管专业人才库和N个重点领域专业团队组成的“1+N”税费源监管专业团队,专门负责自然人股权转让、高收入群体、土地增值税清算等特定事项的管理。

对于系统外单位,该局与其共同商定信息共享内容、信息传送标准和信息传送方式等,对共享涉税涉费信息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涉税涉费信息共享目录清单》。此外,双方将传送信息纳入台账登记,使数据传送接收有记录、过程可监控、事后能追溯。

前不久,该局从液化气行业经营纳税情况入手,实地核查走访无为市某液化石油气公司,协调联系交管部门,调取该企业危化品运输电子运单信息,“顺藤摸瓜”精准锁定该市8户下游企业,加工筛选电子运单数据,深入分析研判,确认企业少申报金额。最终,9户液化气企业累计补申报缴纳税款及滞纳金184万元。 (2025年3月31日 A3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