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辉 宿芮茵 记者 何雪峰】梨枝轻拂添冬韵,大地留白待春风。午后的宿州市砀山县赵屯镇的梅屯村,阳光柔暖,清新宁静。刚刚放寒假的四年级小学生刘美乐和刘果果,手拉手欢笑着朝村委会奔去。
“嗨,丫头,去哪儿?”“去俺村儿的图书室,老师给我们布置了看课外书的寒假作业。”
跟着她们的步伐,不大会儿便来到村委会一间醒目的房子前,门口挂着牌:梅屯书屋。
走进屋内,原木色的书柜简洁干净,书本散发着似是墨兰的淡香味,古朴素净的水泥地面,窗外不时能看到炊烟缭绕,远方的梨园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沉稳庄重。
刘美乐轻车熟路走到书柜前迅速找到做好标记的《历史是一群喵》,显然还未读完要接着读。刘果果正在纠结是先看《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还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主意还没打定,三三两两的大人小孩便填满了屋内空间。
“这个书屋是上几任驻村书记倾心倾力打下的工作基础,是村里的‘精神粮仓’,传到我手上,说啥也不能让粮仓亏空喽。目前书屋有图书千余册,涵盖了少儿读物、农业技术、历史人文、信息科技等书籍。”“90”后的驻村副书记王旋,是宿州市埇桥区税务局的一名干部,2024年响应安徽省第九批选派驻村帮扶干部的号召,王旋主动请缨到农村的大世界去锻炼自己,到百姓身边去奉献自己。而在这之前,她曾做过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她也是宿州税务系统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驻村干部。
办好梅屯书屋的念头,源于王旋的一次深刻思考。当村里大人们纷纷踏上外出务工的万里征程时,那些留守的孩子们又该如何拓宽视野呢?那就先从读万卷书开始吧,“孩子们在家也可以看到外面世界的风景,获得知识和智慧。”2024年7月到村后,王旋就开始把图书室作为重点推进工作内容,从书籍分类、书目采购、书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升,并借助社会力量为书屋的持续运营建章立制。在王旋的努力下,更多适合少儿成长、农业发展、创业就业的前沿读物被搬进了书屋。
“以前过年,从城市回到家,除了吃睡,就是满村转悠,现在有去处了,还是高雅的地儿。”“就是,在城市打工,哪有时间去图书馆,我们这是在城里找物质,回村里寻精神啊。”正在看书的王俊顶和康秀磊打趣道,他俩是发小,现在结伴在上海打工。
“这本书可帮了我哩大忙,俺家梨树今年高产全靠它。”顺着范鸿鹏的指尖看过去,一本《梨树合理整形修剪图解》将梨树修剪的时期和方法、梨树整形特点与丰产树形要求、不同树龄及类型梨树的修剪方法等介绍的图文并茂,既结合了生产实际,又注重了实用性和科学性。
“你种哩好,我卖哩好。去年直播带货卖梨让我的钱包也鼓起来啦,2025年我得重点学拍摄剪辑,说得好也得拍的好,这能增加粉丝粘性。”手里拿着一本《剪映短视频制作》书的周瑜泉笑着附和。一旁的妻子嘟嘟嘴:“你学好了,那我也得出境哈。”妻子继续道:“你还别说,俺孩子在家里写个作业磨叽半天,到这一会写好啦,环境改变人呐。”
小屋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一年的辛苦在这方小天地里化为满满的收获与成长。伴着书香的味道,年味也悄然弥漫开来。
“我始终相信,书籍是灵魂最好的滋养品。”王旋说,未来要把梅屯书屋持续运营好,让农村的泥土香和书香相互交融,共同孕育出一片片充满希望和智慧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