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找人”助力企业攀“高”逐“新”
发布时间 : 2025-11-10   17 : 19 来源 : 铜陵税务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日前,在安徽铜都流体科技公司的一间研发车间,技术人员正紧盯屏幕,有序调试参数,一款新型盾构机用液动三通换向阀即将完成测试。这一关键零部件由企业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

2024年,安徽铜都流体科技公司销售收入达4.3亿元,其中3000多万元投入研发,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597万元。企业财务负责人汪松涛说:“税收优惠给了我们充足底气,让企业敢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定走创新之路。”

正是在这样一个个充满创新的现场背后,市税务局聚焦“智造新铜都”战略定位,依托税务大数据深化拓展“政策找人”,优化升级研发费用归集模型工具,创新“以税促贷”机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攀“高”逐“新”,以税收之力答好“创新之问”。

“政策找人”,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

近年来,市税务部门围绕科技型企业全链条需求,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画像,建立企业个性数据库,实施“一企一策”服务,对企业开展点对点辅导,推动支持科技创新的税费政策“直达快享”,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创新。

安徽铜都流体科技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打破了国外在泥水盾构接管器换向封堵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垄断,成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目前公司拥有国家授权专利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起草、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9项,被中国阀门协会评定为“全国给排水阀门制造行业名列前茅单位”。

“在企业由传统制造迈向新型‘智造’的道路上,税务部门及时编制科技创新企业税务合规手册,并通过流动课堂、视频连线等形式,针对性辅导企业在研发立项、投入、成果转化等阶段的税费问题,帮助企业在合规的前提下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汪松涛说,税收服务的前移与精准,让科技型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路上更有底气。

数智赋能,推动研发管理合规高效

政策红利的落地,离不开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

为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市税务部门自主研发的“智汇享”研发费用归集模型工具,为企业研发活动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该模型工具围绕“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新产品设计费、其他费用”6个核心归集要素,构建智能预算、智能预填、智能预警三大功能模块。企业只需导入财务软件数据,模型工具即自动完成研发要素分类计算、其他相关费用精确分摊和委托研发费用合规校验,实现研发费用辅助台账、加计扣除明细表“一键生成”。2024年以来,全市研发费用数据差错率下降60%,高频疑点发生率下降72%,单次归集耗时减少一半。

柏宜电气(铜陵)公司曾因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连续两年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失利。“以前靠人工经验分摊,账目模糊。用了‘智汇享’工具,系统自动生成归集台账和明细表,准确率提升到90%以上。”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企业还在使用归集工具的基础上建立“三单匹配”制度(立项单、支出单、成果单)和“财务-研发”双轨审查机制,逐步实现归集规范、口径一致、链条完整。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我市已有101户企业通过“智汇享”规避研发归集风险,25户企业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核。智能化的税务服务,让“科技账本”更清晰、创新动力更持久。

以税促贷,激活科创型企业资金链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政策“减负”,更需要资金“活水”。

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市税务局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科税贷”产品,以企业纳税缴费信用情况、获得的科技型企业资质认证、研发费用数据为授信依据,向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额度、最长3年的低利率纯信用贷款,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资金周转不畅、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等问题。

“这块A级纳税信用的‘金字招牌’,是我们企业融资时最硬的底气。”安徽省西派瑞电气公司负责人杨学法感慨道。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防爆电气设备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攻关“正压型防爆配电柜换气机构”关键技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资金一度紧张。税务部门了解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组织团队上门辅导,帮助企业成功获批500万元贷款。“这笔贷款解了研发投入的燃眉之急,也让我们看到了诚信纳税的长远价值。”杨学法说。

自2024年7月推行以来,全市已有22户科技型企业通过“科税贷”获得金融支持,资金总额累计达7040万元。

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在政策落实、服务优化、合规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护航科技型企业“进规登高”,为加快建设智造新铜都贡献更多税务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