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区域协调、创新协同、产业协作、设施互联、开放共赢、生态共保、民生共享、机制创新等,指导意见从8个领域提出了具体举措。
安徽税务部门聚焦精确执法,在推动区域税务执法标准统一、协同联动、执法服务相融合等方面探索实践,不断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用好税务执法标准“一把尺”
“原本还担心要缴纳罚款,没想到税务部门说我们符合‘首违不罚’政策。”六安立万智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任鸣说。该企业经营业务遍布长三角地区,最近由于财务人员疏忽,公司未按期申报员工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
按照长三角“首违不罚”清单规定,六安经开区税务部门对企业作出了“首违不罚”决定,并通过线上互动方式辅导财务人员在电子税务局补充申报。“税务干部还向我们解读了长三角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让我们明白了事理,也理解了法理。”任鸣表示。
2020年以来,安徽税务部门联合上海、江苏、浙江、宁波等地税务部门陆续出台长三角“首违不罚”清单,统一了6类51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初步实现了长三角区域税务“执法一把尺子、处罚一个标准、行为一个准绳”。
执法尺度统一,政策落实口径更需一致。南京市江宁区和马鞍山市博望区向来都是“近邻”。但长期以来,双方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税额的标准一直存在差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税额标准差异越来越不利于企业跨区域流动。
经税务部门建议,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充分调研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同意从2022年7月1日起,下调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镇范围内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税额标准。调整后,当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平均降幅达33.3%,每年为企业减轻税负超过1000万元,有力支持了经营主体发展。
下好税务执法协同“一盘棋”
“两地一家亲,税费业务可以跨省通办,离哪近去哪办,实在太方便了!”南京市江宁区宁丹石油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叶先生告诉记者。
原来,叶先生家住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往返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江宁区税务局需耗时2小时,距马鞍山市博望区税务局丹阳税务分局则仅需十几分钟。今年4月,叶先生致电南京市江宁区税务局,询问是否可以异地更正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年报。接线人员告知叶先生可直接把申报材料交到马鞍山市博望区税务局丹阳税务分局,由工作人员通过征纳互动平台视频连线南京市江宁区税务局在线办理。
在江宁区税务局税务干部的辅导下,叶先生在附近的丹阳税务分局,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很快就办理了所得税年报异地更正业务。“同样事项,两地税务部门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真的很方便!”叶先生说。
好风凭借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安徽与江苏两地税务部门密切协作,打破区域界限,下好税务执法协同“一盘棋”,为两地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同城服务”。
今年7月,南京致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算把公司迁移到宿州市。两地相距300多公里,又是跨省市迁移,公司总经理李芳担心迁移影响公司的资质、信用、权益,为此专门来到宿州市埇桥区税务局咨询。了解到李芳的疑虑后,税务干部告诉她,只要公司合法经营,按规定办理迁移手续,纳税信用等权益是可以跨区域转移接续的,并详细告知了具体办理程序。
在埇桥区税务局税务干部的辅导下,南京致励网络科技公司财务人员在该局申请了跨省市迁移涉税事项报告后,经南京市溧水区税务局一键确认,即轻松完成了跨省市迁移业务。“两省业务‘同城办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李芳说。
织好执法服务融合“一张网”
今年6月,铜陵某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因未按期申报税款,且未在税务部门通知的责令限改期内完成整改,受到税务行政处罚。企业负责人汪先生来到铜陵市郊区税务局接受行政处罚的同时,收到了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和经营主体纳税信用合规建设提示书。
“三书同达”的同时,税务执法人员为汪先生详细讲解了执法程序和处罚依据,并辅导其及时缴清税款及滞纳金、申请信用修复。“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认真吸取教训,很快就办理了纳税信用修复业务。”汪先生说,这两个月公司抢抓汽车销售黄金季,为江浙沪皖各类汽车经销商提供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3%,企业经营重回正轨。
把税务执法和服务融合起来,为的是给失信主体一次自我纠错、改过自新的机会。安徽蓝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关联企业“疏忽大意”,在注销前未办理纳税信用修复,导致D级评价记录一直保留,影响了现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需求。接到企业求助后,庐江县税务局第一时间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税务局取得联系,按照规定辅导企业顺利修复了纳税信用等级。
安徽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关键词,通过说理式执法、“三书同达”、信用修复、非强制执法等方式,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李曌 田文 汪慧琴 本报记者 燕烁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