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繁花》:少年旧梦 人间烟火
发布时间 : 2024- 01- 15   15 : 41 来源 : 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2024-01-15 7版

卫瑾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是一部带有鲜明王家卫色彩的片子。但电视剧播出后,繁花便不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了。

《繁花》围绕阿宝这个角色展开,着重呈现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往事:上海的市井,以及上海的人情世故。和平饭店、茂名南路、黄河路,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勾画出一个风情万种的上海滩。

这是一场早就标明了地域性的狂欢,那些在光影里来来往往的沪籍演员,演绎着八九十年代的声色男女。拍的是黄河路,也是当年上海滩的缩影。那是一个曾经存在过、梦想过、爱恋过的地方,有人起高楼,有人宴宾客,有人两鬓已成霜。剧中的上海是复杂多元的,真诚与背叛,欺骗与忠实,热烈与平淡,一如夜东京与至真园。

也许对于王家卫来说,上海是他永远的乡愁。20世纪60年代,王家卫随父母从上海移居香港。此后,难改的乡音以及与旧日亲朋的通信往来,成为他心头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感,也成为他在长年累月间用脑海中的浮光掠影打造出来的“一场旧梦”。时代、地域、人情还有时间,繁花落尽,世态沧桑,一切交织入梦。甚至可以这样说,电视剧版的《繁花》其实就是个“很王家卫”的故事。

王家卫是谁?在华语电影界,独树一帜。他偏爱特写,重视构图和色彩,恰如《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里所说,他的电影人物压倒故事,“以人物作为叙事的基础”,所以才有了汪小姐、李李、玲子这些蕴含导演色彩的饱满人物。即使按照普世逻辑可能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却是剑走偏锋的一种意象,一种情怀。毕竟,最终是他拍出了马伊琍身上独属于上海女人的计算和风情,拍出了汪小姐泼辣精明背后的侠义爽利,这才是传说中的上海女人,沪上“繁花”。

从《东邪西毒》到《一代宗师》,再到如今的《繁花》,匆匆一瞥,流转的是光影,不变的是王家卫。王家卫作品中的台词、色调和剧本结构,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比起故事性,他的作品永远是意象先行。这也就注定了《繁花》讲述的从来不是商战片,也不是《大江大河》那种关于时代巨变的宏伟叙事,本质上还是一场少年旧梦,人间烟火。

《繁花》里说,“上帝不响,像一切全都由我定。”

“不响”,是一句上海话,不仅代表沉默、不说,它还是留白。从小说到电视剧,不响的精神内核从来没有变过。哀而不伤,是离别是开始,也是一句江湖再见。无论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还是如今的不响,江湖儿女总有自己的和解方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只因时间的火焰在身后亦步亦趋,稍一疏忽,一切皆成灰烬。

有人问结局:阿宝究竟和谁在一起了?其实,这个问题真的那么重要吗?他身边深情的、灵动的、有声有色的女人都可能在其左右。但感情之事谁能说清?彩云易散琉璃脆,谁和谁能相皎洁?宝总轻轻转头,黄河路霓虹闪耀,他只能不响。

这部剧,从2023年的末尾延续到2024年的开端。春去春来又一年,再回首都是恍然如梦,黄浦江上,波涛依旧。曲终人散,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留下该留下的东西。烟花背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其间找寻属于自己的印记,缅怀自己的青春。就像繁花时代,每个人都是凡人,每个人都是主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