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仇堃 刘文竹 本报记者 许蒙亚)在安徽,气质独特又风格迥异的民宿依山傍水,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据统计,全省民宿总量已达6000余家,高品质民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安徽税务部门积极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助推民宿产业发展,助力打造“皖”美新生活。
政策支持扮靓特色民宿
背枕青山,心归田园。在游客眼中,民宿是新生活方式的体验区;而对投资者来说,打造一间具有温度和吸引力的民宿,不仅能满足个人情怀,还极具商业价值。
在“全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黄山黟县,宏村、西递、塔川、碧山等8个民宿集群次第分布。“徽州古村落的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皖南最美的风光在这里,把民宿开在这里不会错!”“拾庭画驿”民宿负责人黄智勇说。
“拾庭画驿”隐匿于一座座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中,推门而入,明堂、廊道、花窗……一步一景、格韵非凡。这是黄智勇说服27位产权人、花费4年时间修复改造古民居后的成果。“在民宿改造和经营过程中,税务部门送来了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帮我们减轻了资金压力。”黄智勇说,民宿今年已享受税费优惠近14万元,目前正打算用省下的钱增设制香囊、绘鱼灯、打食桃等民俗体验活动,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为助力乡村民宿“蝶变”,安徽税务部门梳理适用民宿产业的优惠政策,开展“滴灌式”宣传辅导,确保红利直达。在安庆岳西,回乡创业的李叶龙在山林环抱的马畈村打造民宿“清溪行馆”,有序又自由的宅院形制,古朴又自然的“故园烟草色”,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又延续了,今年我们仅这一项就减免5万余元,这为打造民宿图书馆和茶室提供了资金支持。”李叶龙表示。
靠前服务助力经营提质
“上午农耕,下午溯溪,晚上篝火晚会、看烟火……这里是一处让大家找回内心宁静的地方。”在网红民宿“初心叁舍”,拥有百万粉丝的旅游博主“文武贝余”正和朋友们围炉煮茶
在素有“皖南小九寨”之称的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黄石溪村,坐落着网红民宿“初心叁舍”。据统计,这家全国甲级民宿有7成以上的客人都是回头客。民宿经理陈然说:“民宿环境优美,服务到位,游客体验感好了,回头客自然就多了。特别是现在游客比较关心的发票问题,有了税务部门的支持辅导,开票很方便。”据悉,针对旺季民宿开票需求,青阳县税务部门组织整理了电子发票申领开具的操作流程,通过征纳互动平台远程指导,大幅减少民宿领用发票的时间成本,让企业安心经营。
安徽税务部门还积极引导民宿业主遵守信用规范,提升服务品质,并主动解决民宿和游客间的涉税纠纷。“原来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的效力是一样的,还好税务局帮我解了疑惑。”日前,在位于蚌埠市禹会区涂山脚下的花间集民宿,吴先生收到了一份电子发票,不了解情况的他拨打了税务部门的咨询电话,税务干部详细解释了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的异同,重点介绍了电子发票易保存、易查询的优点,及时高效的反馈让吴先生放下心来。
定点帮扶带动强村富民
家家门前长流水,户户庭院花飘香。都市的人们热衷于远离喧嚣,在青山绿水间放松身心。随着这一风尚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民宿红利吃上了“旅游饭”。
位于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的汤家庄村,曾经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近年来通过发展民宿经济,积攒了不少人气,为当地村民开拓了家门口的增收渠道,乡村振兴有了新活力。
“我们通过村民入股、众筹资金、联合投资引入外资等形式成立村投公司,负责民宿的主体建设。税务部门在定点帮扶期间全程参与,跟踪走访了解情况,并积极提供税收政策解读、操作咨询、问题答疑等‘一站式’服务。”汤家庄村书记焦贵宝说,在村投公司和税务部门的合力推动下,村里现已盘活改造闲置农房11栋、对外出租8栋,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9.5万元,带动村民就地务工收入500余万元,助销本地农产品年均超110万元。
原本在杭州打工的袁阿姨,去年也回到了村里,在“从筑·西舍”民宿做保洁。看着村里环境大变样,她高兴地说:“村里民宿很漂亮,价钱也不贵,客源很好,我每个月能拿差不多3000元,在家门口挣钱过日子,感觉特别好。”
一间民宿,一个故事,一种诗意生活。下一步,安徽税务部门将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结合各地特色资源和发展布局,高效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创新创优办税服务,努力推动民宿产业走出一条文化、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发展之路。
(中国税务报12月12日2版发稿,市局办公室主办,青阳县局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