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为激活市场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次理念”转变,打造“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搭建“一站式”惠企平台,不遗余力推出一项项改革举措,切实为广大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提供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迸发新活力、焕发新气象
推进“一次理念”转变
“感谢市公管局主动靠前服务,解答了我们困惑已久的招标相关政策问题,为我们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更专业的思路。”这份赞誉来自含山县林头镇副镇长张佳佳。近日,市公管局业务骨干们走进含山县林头镇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大讲堂活动,为林头镇从事招标采购的工作人员提供免费送教上门服务。活动中,市公管局业务骨干围绕招标采购相关政策、建设工程招标方式及招标文件负面清单、标后履约监管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讲授,并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大讲堂活动是马鞍山市服务市场主体、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是马鞍山市推深做实“一改两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实举措,是千方百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最好的“梧桐树”。为顶格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马鞍山市积极推进“一次理念”转变,转变服务企业思维,变“企业找政府”为“政府找企业”。同时,以市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深入开展“采石会客厅”活动,市政府负责同志与企业家每周“零距离”“面对面”圆桌交流,共同畅聊产业发展,推进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应解尽解。2022年,马鞍山市共组织开展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等52场市领导“采石会客厅”系列活动,接待企业551家,协调解决问题260余个。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服务企业工作做实做细,马鞍山市探索建立健全了“一口收办”机制。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立了“涉企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诉求收集渠道,由马鞍山市营商环境办统一受理、一体交办;设立市级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财会税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开设12345“企业咨询渠道”专线,专业受理涉企诉求。
打造“一次办好”政务服务
“您这个未办结的监控任务,需要主管税务机关那边处理办结,我帮您跟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协调解决一下……”
1月18日,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市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第二税务分局业务股副股长方婷玉耐心地为市民解答政策疑问,手把手辅导窗口工作人员,顺利完成税源采集和申报业务。
前段时间,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误开票红冲后车架号未返回,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省税务局运维后建议将红冲发票存根联作废后撤销红字信息表后重开,但实际操作后又发现税务系统无法撤销红字信息表,一下子陷入僵局。方婷玉回忆道,“后来自己通过微信联系省税务局运维组人员,再联系国家税务总局去协调浙江税务部门查看红字信息表状态,最终通过各级联系沟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办税前台窗口直面纳税人、缴费人,一旦遇到征期人流量变大,一些复杂业务办理起来时间长或碰到疑难问题,容易影响整体效率和群众体验。方婷玉介绍说,现在手机移动端办理税务业务普及率也较高,很多来办税服务厅现场办理业务的纳税人、缴费人都是对于政策和程序有些疑问的,有时候也会出现涉及多部门、情况复杂的难题。为缩短纳税人的等待时间,市税务局要求导税人员在办理前进行业务细分,优化窗口受理业务流程,杜绝因资料不完整、信息缺失等问题带来的重复取号排队问题。同时,结合纳税人服务需求,动态调整窗口功能,形成不同服务窗口的供需匹配,提高办税灵活性,减少办税人流“滞延”现象。
提升“小窗口”软环境,守好政务服务“主战场”。马鞍山市政务服务的每一步跨越式发展,都不断聚焦着企业群众最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近些年,马鞍山市精简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做到应减尽减、能减尽减,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申请材料压缩至1.89件,六类行政审批效率由2.92天压缩至1.38天;以“一件事一次办”为标准,推进多部门联动办理,累计打造市级“一件事”服务套餐196项,县(区)级“一件事”服务套餐659项,同步梳理各类“一件事”导办信息指南2706项,实现“一次申请、联动办理”。
企业群众一件件“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可“一次办好”,马鞍山市以“小窗口”优质服务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优化营商“大环境”。
搭建“一站式”惠企平台
如何在第一时间匹配到自家企业能够享受的政策,是不少企业关注且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安徽小马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有些年头的总经理助理李心怡,一直在和政策“打交道”。“多年来,我都是在微信交流群,或在政府部门的宣讲会上了解企业可享受的政策,偶有不注意,就会漏掉可以享受的政策。我们一直畅想着有个像‘多宝盒’一样的网上平台,随时动动手指就能匹配到相关政策。”李心怡表示。
想企业之所想,像企业一样想。2021年,市经信局会同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深入全市多家产业政策主管部门及企业,围绕各项优惠政策开展走访调研、问需于企,依托“皖企通”平台,上线马鞍山子站“惠企通”服务平台,用“信息共享”实现“全程网办”,让企业申报兑现政策像网购一样方便。
政策“一键匹配”,推送直达企业手中。“‘惠企通’服务平台让梦想成真!”在办公室,李心怡向记者演示了“惠企通”服务平台的“政策智能匹配与精准推送服务平台”。打开平台页面,登录企业信息,页面主动展现了企业的政策智能匹配报告——“共为您匹配51条政策,预计最高可获取10万元奖励资金”。
“通过‘惠企通’服务平台匹配的政策,我们公司已成功申报了促进文旅产业新兴业态发展和引进国内外骨干软件企业等,获得省市补贴超12万元。”李心怡表示,登录“惠企通”服务平台,还可及时了解申报政策,节省大量查找政策的时间,政策奖励、申报条件都一目了然,还有全年申报规划报告,真正实现了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完美转变。
企业找政策、申报项目由多个窗口“搜”变一个窗口“送”,“惠企通”服务平台成为企业一站式、保姆式的贴心“店小二”。市经信局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惠企通”服务平台共搭建了涉企政策、政策兑现、惠企超市、金融服务和诉求反馈等“五大版块”,截至2022年底,该平台已实现157项政策以及640项政策颗粒兑现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共收到兑现申请4943项,涉及资金10.52亿元。同时,还对11个单位173项产业政策实行免申即享,已兑现事项977件,涉及金额1.296亿元,平均节约办理时间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