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营商环境“做文章”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搅动“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 : 2022-09-16  16 : 30 来源 : 江南产业集中区局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央广网池州9月3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初秋时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鳞次栉比的车间里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着。

自2020年4月,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更名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并正式揭牌以来,集中区聚焦“新兴”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已集聚主导产业项目147个、规划产能达420亿元。

今年1-6月,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GDP、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制造业增加值、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8项经济指标增速全池州市第一。

打通发展“堵点” 解企业之所忧

今年4月,天气转暖,侯雪的心里却因突然反复的疫情结了冰。

侯雪是安徽芯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今年3月,公司正式入驻集中区开工建设,当时正是大批硬件设备进场的时候,装有设备的卡车却因为疫情防控无法顺利下高速。侯雪赶忙联系集中区工作人员,集中区迅速行动,协调各方,让运输车闭环作业,直接开进刚刚建好的厂房,就地卸货消毒。

侯雪总算松了一口气:“除了帮我们最大限度简化流程,园区也真金白银给予我们帮助。”侯雪说,因为投资规模达标,园区给予了30%的装修补贴,“对于我们这种重资产投资的企业,减轻了不少负担。”

“企业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集中区综合部相关负责人谢桦告诉记者,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好坏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池州市安安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安新材”)同样坐落于此。在挤压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枚枚铝棒被送进自动挤压机,短短几分钟时间,一个个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已成型。而后,工人对铸件进行测量和质检,确保每件产品都达到精度要求。

今年五月中旬,安安新材首批开拓越南市场的农机配套设备要从上海出口,疫情下的跨省运输困难不少。行政管理中心经理段伍兵告诉记者:“上海来车接货,当时那边还有疫情,车辆管控很严格。集中区的企业包保人全程跟进,3个多小时就解决了问题。闭环运货,没有耽误货物出口。”

高规格推进企业上市是集中区推动该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具体举措之一。“坚持把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上市作为提升园区影响力和产业集聚力的关键抓手。”谢桦介绍道,目前,集中区围绕推进企业上市已建立“一企一专班”工作机制,按照梯度培育计划已摸排拟上市企业6家。

今年是安安新材发展即将迈向新台阶的转折点。上半年,安安新材营收10.2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300万元。段伍兵告诉记者,公司计划于今年9月完成B2轮融资(投前估值20亿元),争取2023年2月完成股改,2023年年底前择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3月初,为了帮助铝基企业打通产业堵点开创新思路,促进了全市范围铝基企业和省内知名企业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集中区联合省经信厅、市经信局开展了池州市首届铝基专题企业产需对接会,帮我们‘牵线搭桥’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企业。”段伍兵告诉记者,产需对接会是企业交流沟通达成合作的重要桥梁,常态化的产需对接。当日,现场便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7家企业在对接会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得益于这次对接会,我们已经和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东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政策上门服务贴心 谋企业之所谋

在集中区,不仅有贴心的服务,还有惊人的效率。

2月时,安徽广远智能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向集中区反映,企业需要区担保公司提供1000万元担保贷款,用于支付设备尾款等。了解资金需求后,财金部随即进行对接,3月下旬担保公司已与农行合作,提供1000万元担保业务,企业这一燃眉之急得到了解决。

今年以来,集中区开展“优环境,稳经济”行动,帮扶安安新材、普洛兰等53家企业解决难题116个,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目前,8家金融机构和15家园区企业高效对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8.82亿元,同比增长30%。同时,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截至7月底,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1.67亿元。

7月21日,集中区内的安徽创元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在办理完成竣工验收阶段,同步办理了不动产登记手续,仅用3个工作日完成了验收到发证的全流程。谢桦告诉记者,这开启了池州市首例“验收即拿证”业务,标志着池州市工业项目“验收即拿证”模式正式启动,解决了工业项目竣工验收后不动产权证书发放滞后的问题,5个区块审批模式整合成3个,工作时限从原21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大大的缩短了取得不动产权证的时限,给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真正体现了现在集中区为企办事的“加速度”。

今年以来,集中区开展“服务提质”行动,安排专人负责长三角政务地图后台管理,强化审核机制;加强服务事项精细化管理,开发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申报页面;指导企业使用池州中介超市应用平台;推行“拿地即开工”和联合验收阶段“多测合一”;提高告知承诺制办件占比,落实项目策划生成,有效发挥“一张图”在项目策划生成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打造“一站式”全流程代办服务链,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打造更高效、更优质的营商服务环节,集中区依托池州市财政收支数据动态监管系统搭建全市第一个“智慧江南·涉企奖补网络服务平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政策获取、兑现方式从“纸上”转“云端”。据统计,今年1-3月份,共兑现涉企奖补241笔、奖补资金1.32亿元。

“尽管集中区这几年发展势头较好,但龙头企业还不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晖坦言,“下一步,将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引育攻坚工程,力争培育10亿元产值企业3个以上,两年实现本土上市企业1-2家。聚焦主导产业引项目、聚人才、建平台,确保全年新引进新兴产业项目55个、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产值60亿元,到2023年再新增60亿元,与2020年相比,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三年翻两番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