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印花税票9 张一套
2010 年发行的《徽州古村落》印花税票是中国第一套以地方元素为主题成套发行的国版印花税票。2022 年4 月的一天,我见到了这套印花税票的画作原稿及其设计者王焘先生。一张印花税票只有四五厘米长,而这幅原画竟有近两米长、一米宽!能以放大数十倍的尺幅欣赏到作者用心创作出的精妙细节,何其有幸!
匠心独具 巧思动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人民向来安居乐业,真可谓之世外桃源……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他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这个徽州人世世代代扎根、令无数徽州游子魂牵梦绕的家乡到底是什么样?每个徽州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喜欢她得天独厚的美丽风光,有人喜欢她自然淳朴的民风民俗,有人喜欢她白墙黑瓦的历史建筑……王焘从徽州建筑美学意象中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9 枚,用巧思和娴熟的技巧将这些功能各异、年代不同、造型迥异的建筑合理排列组合,实现无缝对接,最终将一幅充满诗意的优美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画卷分上中下三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上图画着古民居群、祠堂和书院。每座白墙黑瓦、历史感十足的建筑前,都被画家点缀上天真无邪、红衣绿衫的孩童,加上被晕染成淡绿色的远山,为整幅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图画增添了几分清新、活泼的气息。站在画前,我仿佛听到了书院传来的朗朗晨读声,听到了孩子们嬉戏打闹的欢笑声,又仿佛看到了钓鱼出水,肥大的红鲤鱼在水面欢蹦乱跳、激起一片水花的欢快情景。
如果说上图是一首纤尘不染的悠扬晨曲,中图则是一幅喧闹的市井风情画:巍然耸立、彰显烜赫声名的许国牌坊;商铺鳞次栉比、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千年老街;锣鼓短笛、演绎着人生百态的古戏台。作者特意用暖暖的红色调描绘远山,渲染出街市的繁华和喧闹。
目光从中图移到下图,我又看到了淡淡的绿色,只是这个绿色比上图的绿色更淡,烘托出薄暮的氛围。夕阳西下,廊桥下渔歌唱晚;溪水潺潺,水口边牧人荷锄而归;乡居前的农人正在一畦菜地扶锄小憩,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诗意。在画家的妙笔之下,乡愁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疲惫的身心被朦胧的远山、悠扬的牧歌、清冽的溪水洗涤得干干净净。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从王焘的创作笔记中得知,他创作这套印花税票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仅为寻找一种准确的表现形式,王焘就经历了从写实到抽象、从工笔到写意、从水墨到重彩的曲折过程,其间七易其稿,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头再来,才最终接近最佳效果。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9枚窄窄的税票,凝聚了创作者多少心血和汗水。30 年来王焘几乎走遍了徽州的村村落落,画了近千幅写生作品,正是这种积累帮助他精准捕捉到徽州村落的灵魂和诠释建筑的最佳方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焘老师的这幅画仿佛有了灵感的眷顾,一切都好像是从指尖自然地流淌出来,浑然天成、痛快淋漓。他说,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但我觉得,这“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是他“踏破铁鞋”“练画破万卷”的结果。
《徽州古村落》印花税票上图、中图、下图
延续百年的美丽童话
印花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税种之一,诞生于1624 年的荷兰。印花税的英文名称为“stamp tax”,印花税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形同邮票的外观,远看与一枚邮票无异。在收藏界有这样一句话,“邮票与印花税票可谓国家的两大名片”。
目前发现中国最早使用的印花税票凭证之一,是一张清宣统二年(1910 年)的20 文云龙风景图印花税实单,小小的一枚印花税票上盖有“歙统计处”销印,这说明徽州至少在1910 年就使用了印花税票,比一般认为的我国印花税开征时间1913 年早了3 年。
时隔百年,沧桑巨变,徽州人创造性地把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徽州古村落描绘在印花税票上,开创了以地方题材完整地作为国家印花税票图案的先河,一套9 枚税票、三连张的形式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家印花税票里,成为徽州一张最美的宣传海报。
方寸之间,大千世界,变幻如影。从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牌坊下走出来,去寻找更多人生闪光的途径;从咿咿呀呀的古戏台走下来,去融入日益现代化、国际化的大舞台……百年来,徽州的变与不变,我们都能从这套印花税票里,品味出些许况味,这也是超越了印花税票本身的更大的文化价值。2010年《徽州古村落》印花税票,是徽州税务人对百年税史的献礼,也是徽州人对徽州文化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