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税惠助发展经济大跨越
发布时间 : 2022-10-26  09 : 09 来源 : 泾县税务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央广网宣城9月30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徐丽敏)穿山越岭疾如风,万里行程一日中。高铁经济社会效应正在推动城市功能和地位的变化,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泾县,交通一直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3年泾县高铁站动工,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泾县站的设立,结束了泾县没有火车站的历史,为泾县的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保障。回眸发展这十年,泾县搭乘高铁,积极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发展大跨越。

泾县制造为“和谐号”保驾护航

在泾县,有一群工程师最爱拍摄“和谐号”穿城而过的场景,其中包括公司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孙跃。他见着“和谐号”就特骄傲,因为自2013年起,孙跃就带领公司团队,与北京铁道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设计研发了交流变频牵引电机及飞轮机构,可以模拟完成机车线路试运行的各项试验项目,使机车“足不出户”便能查找其动态故障,被形象地称为高铁“跑步机”“就诊台”。

泾县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8年,经过迁址扩建和技术改造,已拥有国内先进工艺和装备,近20年来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十位。从县办企业发展到如今安徽省电机行业最大的企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

公司销售处会计姚丽霞与税务打了30年交道,当初就是她领会了县城里的第一张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票,现在她提起来还会说:“真是今非昔比,现在税收优惠政策好,经测算近五年平均每年节省税款超2000万元,而且智能办税好,便利更多!以前我最怕发票丢,现在电子发票推广开来,再也不用担心发票丢失了。”

高铁沿线“打卡点”新增宣纸博物馆

当乘坐高铁出入泾县时,一定会看到一座主体钢结构、外观膜结构的现代建筑,那就是中国宣纸博物馆。这座蕴含着中华文化瑰宝的坐标,向人们传达着宣纸的历史渊源、生产工艺及宣纸文化。

高铁开通后,中国宣纸博物馆成了合福高铁线上的热门打卡点,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感受传统手工造纸的独特魅力,今年暑假期间博物馆平均日接客量超300人。近些年,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紧抓交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立足文化优势,高效推进宣纸文化与品质旅游融合发展,向世人介绍宣纸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产品。

公司法人胡文军先生曾在全县企业家座谈会上介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对于传统技艺的关注与支持,离不开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助力和扶持,今年截至8月份,已经享受了900余万元税费减免。”这十年,税务部门不断推出税收优惠政策,从增值税两次降率到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享足政策红利,并将其作为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市场、更新产品种类、实现转型发展的资金保障。

高铁助力泾县打造全国一流园区

交通一通百通,高铁发展让人们有了全新的出行体验,也加快物流运输更加高效通畅,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随着高铁这一公交化、快速化的“黄金通道”开通,泾县这座皖南小城与长三角有机连为一体。如今的泾县,高铁社会效应日益明显、高铁经济走廊日益凸显、高铁发展贡献日益彰显。

安徽海普克电气有限公司是泾县围绕高铁沿线招商引资,成功入驻的一家科技型企业。据了解,当初杭州京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计划来泾投资建厂时,税务部门第一时间跟进,宣传“16+10”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支持体系,给了投资人极大的信心和决心。

像海普克这样招商入驻的企业在泾县还有很多,城区东南角就有占地6131亩的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泾县电机泵阀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培育、集聚全国各地电机泵阀制造企业达66家,从业人员15000余人。在那里,拥有一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泾县“制造”正不断迈向“智造”和“质造”。据了解,2021年泾县电机泵阀产业共有45户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4400余万元。

过去的十年,小小泾县山城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绎着、变迁着;未来,期待这座城,跟随着高铁的步伐,跑出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加速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