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马千里 整理:许蒙亚 朱珠 王晴岚)马千里,1950年从华东税务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皖北税务局,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安徽省人民政府税务局局长、安徽省国税局局长,获得过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国家税务总局优秀退休干部、安徽省优秀退休干部、安徽省老科协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我今年88岁,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曾在税收战线上奋战了半个世纪的“老兵”。这些年来,我见证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税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党的恩情比海深”
我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一个贫农家庭,新中国成立前,15岁的我在上海印钞厂做过童工,后来国家安排我到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皖北从事税收工作。
1952年,皖南、皖北行政公署合并为安徽省,我开始在省税务局工作。这一年,我向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新中国成立之前,党支部和共产党员都是保密的,到1949年后才陆续公开。因此,我成为党支部和党员公开后,局里第一个公开入党的。因为是“才公开、第一个”,所以组织上对我的入党要求十分严格。我先后递交了3次入党申请书。支部书记和入党介绍人还到我的出生地、工作地等进行政治审查。
我在华东税校学习时就入了团,一直是学习模范,到安徽省税务局后又担任了团支部书记。我向组织表决心,会一直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最后终于得到批准。那一年,我刚好18岁。
入了党,为党的税收事业奋斗终身的使命就在我心里扎了根。之后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认认真真,精益求精。
那些年,我从旧社会一名童工,一步步成长为正厅级领导干部,其中既有个人的机遇和努力,更离不开党的教育和培养。我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源于党的信任和鼓励。对我而言,“党的恩情比海深”。如今,我已在党70年,感谢党对我的关怀和激励,让我不断地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也有了现在多彩祥和的晚年生活!
“历经坎坷成大道”
我的一生只做了一项工作,就是税务工作。税收发展始终与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历史紧密相连、同频共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税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代代税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踊跃投身税收改革发展实践。
我先后历经过几次税务机构改革,其中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全省上下为分税制在安徽省顺利落地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3年底,分税制改革前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一行到安庆市了解税制改革准备情况。我和安庆市税务局局长杨宪彭先后作了汇报,朱镕基边听边问,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还特别诙谐地说:“老马识途,你是千里马嘛!安徽省税务干部的素质是高的。”
1999年退休后,我仍时刻关注着税收现代化建设进程:2012年,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始实施营改增试点;2016年,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2018年,国税地税机构合并;2021年,征管改革进一步深化……还记得2018年,当我站在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的新牌子下时,内心百感交集,突然想到一句话:历经坎坷成大道,新税务未来可期。
“对未来我信心十足”
这些年来,税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逐渐建立起税种科学、结构优化、征管高效的现代税收制度。对党的税收事业的未来,我信心十足。余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
前段时间,我看到全国税务系统退税减税先进典型宣讲活动的报道。从8名宣讲人身上,我看到了广大税务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他们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情怀,有这样一群可亲可爱的税务人,税收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对于税收事业下一步的发展,我想提几点建议:一是要把“以数治税”的理念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时代不同了,互联网、大数据是潮流,税务部门要应势而为,让智慧税务服务好市场主体;二是要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非接触”“不见面”办税缴费服务,压缩纳税缴费次数和时间,税收改革推进得好不好,纳税人缴费人的感受最直接,要用纳税人缴费人满不满意来衡量改革得好不好;三是要大力培养青年干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拔能征善战的税务强兵,同时还要关心关爱下一代税务干部的成长,让“薪火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