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结构逐步优化 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从税收数据看“双碳”目标下安徽工业发展
发布时间 : 2021- 09- 01   16 : 56 来源 : 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近日,安徽省税务局运用税收大数据对全省2018年~2020年工业用能情况开展分析,助力政府部门科学统筹“减碳”工作。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渐显

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2020年,安徽工业企业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占能源的64.6%,比重较2018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原煤、原油、石油制品的消费额分别下降6.9%、36.4%和21.9%,天然气消费额增长34.2%,结构调整后预计减少1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018年~2020年,安徽GDP保持较快增长,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稳定且结构优化,推动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

“两高”行业技改研发加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安徽“两高”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2018年~2020年全省累计新增机器设备1320.1亿元。2020年,“两高”行业研发支出136.2亿元,较2018年增长33.5%,高出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行业清洁生产能力提升较快。技改及研发加力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快速提升,与2018年相比,2020年“两高”行业销售收入增速高于化石能源的消耗增速24.2个百分点,万元销售收入对化石能源依赖度降低。

低碳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税收增速领跑长三角。从能耗看,2020年全省先进制造业的万元销售收入消耗的化石能源和电力相当于高碳行业的3%和20%;高技术制造、先进制造等低碳行业的销售收入较2018年分别提升32.9%和19.5%,超过全省工业平均增速。2020年,安徽工业税收达1772亿元,其中低碳行业税收1222亿元,较2018年增长3.5%,增速快于沪苏浙。

清洁能源供给比重上升,工程建设增长迅速。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销售收入占电力行业的19.6%,较2018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销售收入较2018年分别增长30.6%、29.1%和15%。今年前7个月,省内清洁能源基建工程行业销售收入快速增加,同比增长92.1%,两年平均增长16.7%,预计清洁能源供给比重会持续增加。

绿色税制双向助力,工业节能环保投入增加。以环保税为例,2018年~2020年全省累计入库10亿元,其中高碳行业的征税占比超过七成。3年减免税收4.5亿元,其中低浓度排放污染物减免税额近五成。绿色税制有效引导市场主体增大节能环保投入,2020年全省工业企业直接购买环保设施及服务675.5亿元,较2018年增长51%。

转型发展面临压力挑战

清洁能源的规模比重与“双碳”目标差距较大。从需求端看,今年前7个月全省发电企业销售额达620.4亿元,其中超过两成销往上海。从供给端看,安徽高碳能源结构特点突出,火电与清洁能源的销售额比值为8∶2。据推算,“双碳”目标下我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在2025年、2030年比重需要达到42%和53%,安徽清洁能源目前的比重与之差距较大。

“两高”产业链短期内全面承压。目前,全省“两高”行业增势受控、放缓,前7个月新增主体增速为近年来最低值,没有新增的火电企业。从上游看,配套企业同样增长放缓。以淮北为例,其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配套生产煤炭行业相关的机器设备,前7个月该行业税收增幅低于全省工业增幅5.9个百分点。从下游看,近几年高碳能源预计会因供应紧缩,价格在高位徘徊,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难度增加。安徽资源型城市以高碳产业为主,以淮南、淮北为例,前7个月“两高”行业税收分别占当地工业税收比重的61.7%和34.1%。城市发展惯性大、路径依赖强、用能需求高,产业结构与碳排放格局无法快速扭转。两地与能源相关的产业税收占税收总量的53.6%和42.3%。若高碳及其相关行业产值迅速降低,短期内可能集中面临就业人口流出、城市消费萎缩、经济增速下滑等压力,给城市产业接续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综合性挑战。

促进工业低碳发展建议

——科学设定碳减排目标,形成绿色政策引导合力。建议摸清全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及细分领域的底数,通过专业的数量测算,科学设定碳达峰阶段目标。加快完善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相关部门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整合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尽快探索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监控体系,动态监控“双碳”工作进度,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盯住重点领域及环节,分类科学制定减碳方案。建议充分考虑省情,分类分阶段制定碳达峰工作推进方案。从能源类别看,火力发电是全省最大的煤炭消费行业,能源供给结构的优化应是“双碳”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行业增速看,化工与非金属矿制造的户数与销售额增速仍然较快,两行业均处在制造业产业链中上游,对确保全产业链稳定意义重大。两行业对电力能源的依赖度较高,可通过增加清洁能源供给的方式降低行业排碳量。从区域看,全省呈“北重南轻”的碳排放产业结构特征,可以采取先省会城市再皖南再皖北的梯次达峰模式。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谋划低碳技术产业布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内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引领全省产业升级。同时,紧抓“双碳”目标激发的产业机遇,快速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增量。目前,以淮南矿业领衔的高碳集团已培育出一批绿色技术服务企业,有些专利行业领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