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向东对接 融入长三角
发布时间 : 2021- 07- 08   11 : 25 来源 : 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6月21日,位于宣城泾县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入围安徽省六大主题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宣城,屏障东南,襟带江淮。因为独特地理优势,新四军选择这里作为东进抗日的指挥中心和主要基地。如今,作为安徽省最东端的城市,宣城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砥砺奋进、跨越发展。

追忆,向东作战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19397月,由陈毅作词的《新四军军歌》在宣城泾县云岭唱响。

一直以来,宣城都是燃烧着革命之火的红色大地。抗战时期,新四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进驻泾县云岭,在这里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战略任务,确定了“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作战方针。

方向有了,路还要一步一步走。新四军通过加强政治领导、开展经济斗争、做好后勤保障等卓有成效的举措,克服重重困难,短短3年不到,部队从当初改编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10余万人。其间,共与日伪军作战近5000次,击毙、击伤日军、伪军12.4万人。

新四军以云岭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进。在宁国,新四军苏浙皖边区支队英勇奋战,一举攻克了敌军狮桥乡据点;在绩溪,新四军队伍不断壮大,800多名青年民兵志愿加入新四军游击队;在郎溪,新四军第四兵站常驻毕桥黄村,为运输军用物资、护送往来各方的指战员、保护交通线和通信联络立下了汗马功劳……星星之火在宣城形成燎原之势。

1941年1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泾县茂林发生。周恩来愤然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继续在皖南山区进行轮番“围剿”,整个皖南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

1941年7月,新四军在与泾县毗邻的旌德打赢了皖南事变后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仗,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增强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坚持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传承,向东看齐

新中国成立之初,宣城仅有一些简陋的手工小作坊,全年产值近2538万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全年仅工业产值就达5616万元,初步形成了地方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安徽东南门户的宣城地区出台《关于参与皖江、浦东开发的意见》,提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口号,自此,“东向发展”战略在宣城落地生根。

30年来,宣城“向东看”的视野不断拓宽、“东向发展”步子不断迈大。2001年,宣城市出台《关于推进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加快宣城经济发展的决定》;2016年,宣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一员,被定位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2018年,宣城又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和G60科创走廊3.0版。

宣城发挥位于三省交界的地理优势,着力筑巢引凤。2019年,安徽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落户宣城广德,成为宣城市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引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这里距离上海港、杭州空港、乍浦港均只有2小时车程。目前,保税物流中心已与4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实现进出口额4.76亿美元。

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只是宣城加快对外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芜宣机场的开通、商合杭高铁的运行、多条省际“断头路”的打通、定埠港的开港,宣城向东对接的步伐不断加快。

奋进,向东跨越

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城迎来重要历史机遇期。

科技兴城,宣城大有可为。作为G60科创走廊的新成员,宣城正以宛陵科创城、高新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集创新研发、产融结合、宣介孵化等于一体的合作新平台。

据了解,2020年,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1.8%56.9%,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东风正劲,宣城市税务部门乘势而动。2021年48日,宣城市税务局与浙江省湖州市税务局签订税收合作框架协议,在税收数据共享互认机制、税收服务一体化机制、税务监管一体化机制等8个方面强化区域间税收合作。

作为两地税收合作的协作先行区,广德市税务局还携手湖州市长兴县税务局,联合编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操作指南》,互认互信,规范高新技术企业优惠认定操作。

税收好政策的支持加上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来到宣城安家落户。截至目前,宣城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82家。纷至沓来的企业,使宣城市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07.5亿元,比上年增长4%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宣城的未来一片光明。

■党史小知识

皖南事变:1941年1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