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蚌埠一“走出去”企业——某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享受到减免德国企业所得税3.65万欧元。对于“走出去”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拥有《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就相当于拥有了中国护照,还能享受境外税收优惠。昨天,记者在税收服务“一带一路”系列活动之走进“东盟”税收政策宣讲会上获悉,2020年,我省税务部门共开具税收居民身份证明80份,帮助企业在境外减免税款1.81亿元。
一张证明,企业减税150万元
《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可以证明纳税人是中国税收居民,是国内纳税人在境外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前提,其有助于“走出去”企业避免在境外被重复征税,同时还可帮助企业享受境外税收优惠,堪称价值“千金”。
去年,巢湖经开区一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向税务部门咨询“走出去”税收政策,申请办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当时正处疫情防控关键期,税务人员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非接触式”办税方式,辅导纳税人完善填报内容。该企业很快拿到了惯例格式的中英文对照版《证明》,但是两天后,被外方税务机关告知,要提供纯英文版《证明》。巢湖经开区税务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为企业出具了纯英文版《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近日,巢湖经开区税务局税政科国际税收岗位人员告诉记者,该企业在印尼可享受协定待遇减免企业所得税75万元,后续还将享受免税75万元,免税金额共计150万元。
税收助力“一带一路”皖企发展
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和东盟正在积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双方经贸合作水平。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从2020年起东盟已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仅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就达到1.24万亿,同比增长26.1%。东盟也是安徽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投资最多的区域。
在东盟税收政策宣讲会上,主办方分别视频连线了中国驻文莱、中国驻印尼的税务官,邀请他们就东盟营商环境、投资东道国税收政策、投资环境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介绍。
“我们海螺70%的海外业务在印尼,所以这次政策宣讲会的介绍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王敬谦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海螺水泥积极布局东盟国家,截至目前,在东盟国家已成立15个海外子公司,累计完成对该地区的投资约130亿元。王敬谦介绍,去年,海螺共享受出口退税1000余万元,通过《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共享受境外税收抵免800余万元。
“2020年,共开具税收居民身份证明80份。”安徽省税务局总会计师宋震介绍,简化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开具流程,使企业在境外更为便捷地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有效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助力皖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