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苏浙为首的长三角产业集聚较为明显的情形下,安徽需突破常规思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推进制度创新,并以创新为牵引力与抓手,将更多产业吸引到安徽境内。”今天上午,作为2021长三角一体化税收经济发展论坛暨第30个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的主体活动,一场名为《长三角一体化与产业协同发展:理论内涵与安徽选择》的主题报告正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范剑勇从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背景、理论含义出发,剖析江浙沪皖的产业分布现状及背后的机制、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一体化面临的制度障碍,以及安徽、合肥的现实选择。
减税费用为企业“减负添能”
“听了报告,受益匪浅,让我们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三信息安全)副总裁王冬告诉记者。作为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3月,公司在合肥高新区“安家”。“2020年,公司享受高企及研发加计优惠政策,预计减税1599万元,这让企业振奋不已。出于行业特性,公司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研发投入,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全部投入技术研发中,让企业能够搭上时代快车,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
图说:主题报告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新华三信息安全是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导企业,拥有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能力。落地合肥以来,企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从2017年的3亿营收发展到2020年的33亿,增加了十一倍。
在谈及当初为什么选择落户合肥时,王冬坦言,我们是一个重研发的行业,核心竞争力就是高密度的人才。安徽是一个人口大省,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潜力,合肥是一座科教资源集中的城市,省内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及大批科研院所培养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另外,合肥重视科技创新,政府招商意愿、服务意识强,给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市场销售活动受限、成本增加,导致现金流紧张。2020年6月合肥市高新区税务局积极帮助我们办理退税,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犹如一场‘及时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精准“接力”税收政策
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达到10045亿元,成功跻身“GDP万亿城市俱乐部”。合肥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创新发展,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20年底,合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中的“芯屏器合”改为“芯屏汽合”,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图说:与会嘉宾共同揭开第30个税收宣传月序幕。 主办方供图
无论是“器”还是“汽”,背后反映的都是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这其中,税务部门一直在背后默默发挥税务职能,充分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各项服务举措,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为地方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2020年,合肥京东方享受留抵退税约4亿元,合计收到出口退税18亿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及研发费用扣除优惠减免超过3亿元。
记者获悉,2020年,合肥市新增减税降费230.9亿元,占全省新增减税降费比重达33.9%,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引领作用,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提供强大“税动力”。
据了解,去年以来,长三角税务部门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相继出台跨省报验、统一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推进智慧税务等举措,进一步整合涉税业务,简化办税流程,实现“一网通办”,税收大数据信息共享共用,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效应愈发彰显。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有效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国家税务总局及时构建了‘16+10’税收支持体系。”国家税务总局合肥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阚明华表示,作为长三角地区税务部门,合肥市税务局坚决贯彻落实,统筹协调推动税收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深入。
今年正逢建党百年,又是税收宣传月第30个重要节点,阚明华表示,合肥税务系统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把各项税收工作纳入国家战略的“总盘子”,倾心倾力参与,加强加深协作,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寻求新突破、开创新境界、贡献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