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瑞娟 记者 方娟)减税降费是用“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十三五以来,我市税务部门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把该减的税坚决减到位,该降的费坚决降到位,确保政策红利直接精准惠及市场主体,“放水养鱼”让企业如鱼得水。
真金白银为企业成长“加油”
坐落于肥西县三河古镇的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口杯用品行业组织的会长单位。历经35个春秋,富光从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一个注册资本2.28亿元,员工过千人,集科工贸与一体、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大型民营杯壶制品生产企业。如今,“富光”品牌和“富光”商标已成为业界一面辉煌的旗帜,并成为中国口杯行业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富光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公司董事长吴秀杰感慨道。受益于营改增改革,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等政策出台,2017年,富光全年享受税费减免400余万元,2018年固定资产抵扣近200万元。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给包括富光在内的众多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助力企业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越来越多。“十三五”期间,我市落实全面营改增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环保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资源税改革等税制改革任务,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降低成本增添活力。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当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54.18亿元。2020年1-8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65.57亿元。
“税惠”为创新增活力添动力
“十三五”期间,国家还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75%,范围扩大至所有企业,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热情,让产业转型升级“如虎添翼”。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叉车龙头企业,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工业车辆行业前10强。近年来,合力叉车出口销售持续增长,产销远销150个国家和地区。“十三五”以来,合力叉车销量、营收和利润均保持良好增长,而且利润明显高于营收和销量增长,这背后就有税收优惠的贡献。2017年以来,该公司每年的减免税均突破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的减税在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更好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9年,合力投入3.94亿元成功研发我国首例无人驾驶叉车。经测算,目前合力股份母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幅30%以上。
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税惠”投入到企业研发创新中,为企业“强筋健骨”。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碁微装”)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以微纳直写光刻为技术核心、直接成像设备及直写光刻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相应的维保服务的瞪羚企业,其主要产品功能涵盖微米到纳米的多领域光刻环节。
“因为行业特征,我们需要在新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芯碁微装负责人程卓介绍,公司2017-2019年度共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所得税优惠429万元。“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从2018年开始实现盈利,近两年还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近735万元。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红利,支持我们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中,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芯碁微装凭借核心技术积累及产品性能质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获得了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安徽省创业创新先锋企业等系列荣誉奖项,并承担了数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截至目前企业已经申请专利近130项。
据统计,仅2019年,我市就有4928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同比增长29.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合计158.7亿元,同比增长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