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局、宁国市局、绩溪县局供稿)
今年以来,随着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宣城市特色农业巧借惠农“春风”,逐步开启复苏模式,一幅幅美丽乡村“全景画卷”在皖南山区徐徐展开。
安徽郎溪作为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乡,茶叶加工是该县重要产业之一,“瑞草魁”等20多个知名茶品牌远销国内外。
“受疫情影响,春节过后,公司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安徽宏云制茶有限公司负责人戴照云介绍道,“好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快速复工。”
疫情期间,受交通管制影响,企业采购的原茶和产品包装材料都送不过来,经营遇到很大困难,与此同时,海外疫情形势的变化也给茶叶出口带来了一定影响。今年一季度,企业成茶产量较去年同比下降了近五成,内销额下降了1400多万元,出口额减少了2万美元。
当地税务部门在了解到企业停产情况后,仅用2天时间就把2万元的出口退税款退到了企业账户,而且企业还享受了社保费免缴的政策,省下了12600元的社保费用。
“这笔税费优惠为企业增加了一笔流动资金,对于我们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帮助很大。”戴照云说。
在宁国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展示中心,一项名为“基于大数据的土壤调理剂全产业链智能服务系统与应用示范”的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中。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左右,获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土壤调理剂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可以向全国2.1亿农户提供定制化土壤改良方案,预计每年可修复改良260万亩耕作土地,实现每亩增长8%-10%,对保护好耕地、建设美好乡村意义重大。
“近年来,税务部门一直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疫情期间更是‘雪中送炭’,不断激发企业产业升级新动能。”该公司税务负责人何冬兰说道,“今年税务部门已经为公司兑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1172万元,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66万元,我们打算把减下来的税款投入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上去,更好地服务‘三农’。”
与此同时,税费优惠春风也吹到了绩溪县。该县竹林资源丰富,五一过后,漫山遍野的野生水竹笋便破土而出。
竹笋大量上市后,绩溪县徽来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向农户收购水竹笋,加工成特色产品,再利用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增值税税率下调、企业所得税减免,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税务政策的支持。”该公司负责人冯文敏说,“今年竹笋产量高,我们将收购的竹笋加工成说笋干、保鲜野竹笋等成品,预计每一个产品的单品销售额都能超过100万元。”
税务部门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点对点推送税收政策,梳理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的相关税收政策,面对面辅导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用税收红利“补贴”企业效益,保障农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