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1981年,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发布时间 : 2019-05-29  15 : 48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这辆自行车是当时晓天税务所给我配的,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国家税务总局舒城县税务局退休干部杨龙云指着他影集上的第一张照片,意犹未尽地说。虽然他已经退休两年了,仍时刻牵挂着税收工作。他家里的书桌上,还整齐地摆放着税务报刊。“没办法,一生就干了这一份工作,哪能说放下就放下啊!”杨龙云说。

1977年,舒城县最偏远、管辖面积最大的晓天税务所迎来了第一位大学生,刚刚毕业的杨龙云带着他的行李来到了税务所。自此,他的人生就“钉”在了这里,这一“钉”就是42年。

晓天镇,是舒城县最偏远的乡镇。“在晓天镇税务所的辖区里,黄河公社是最偏远,也是唯一不通公路的公社,距离税务所10多公里,我就是那儿的税收专管员。”杨龙云说,“刚上班那几年,我都是步行去公社收税,单趟就要4个多小时。”回想起当年的艰苦岁月,杨龙云以苦为乐:“夏天比冬天舒服,凌晨2点就出发,顶着大月亮,路上凉快!”

“自打所里给配了辆自行车,我步行去公社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但那时候条件艰苦、物资紧张,遇到雨天、雪天,我是舍不得骑的。”杨龙云呵呵地笑道。

1983年的冬天,临近年关。“那时候要收屠宰税,公社年底要杀猪,我急着赶去收屠宰税、开票。可天下着大雪,我到底舍不得骑那辆车,最后还是走着去的。”杨龙云说。

蜿蜒的山路、冰冷的河、漫天的大雪、孤独的人。大雪覆盖了山路,杨龙云只能凭着印象走。“我跌进了河里,距离黄河公社还有2公里路。”杨龙云皱了皱眉,仿佛刺骨的寒冷他还记得,“我摸着石头、蹚着冰水爬到河边,扯下一根树枝作拐杖,一瘸一拐地往前走。第二天在床上躺了一整天,下不了床。”

从税42年,杨龙云一共骑坏4辆自行车。山镇的角角落落留下深深的车辙,人生的韶华已经融入到晓天镇的山山水水。作为一名老资格的税务干部,他亲身经历了国家财税制度的历次重大改革,财税分家、‘利改税’、国地税分设、营改增……无一落下,同事们评价说:“老杨就是半部新中国基层税史。”

“退休前几年,我们的服务理念也变了,从重管理变成了重服务。去年听说国税、地税机构合并了,晓天地税分局与国税合并为一家。这是我奋斗过的地方,从改革开放到国地税分设又合并,有幸见证它发展变化的一朝一夕,是我一生的荣耀。”杨云龙谈起今天的新税务充满自豪。

(作者:马俊骅 本报记者 许蒙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