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飞轮效应”背后的税收力量
2018年,阜阳市全年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增长9.5%,增速居全省第二;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持续领先,总量在全省排名大幅提升。其中,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增速高居全省首位。有关专家分析,阜阳“双轮驱动”战略下的“飞轮效应”正在呈现。阜阳经济“飞轮效应”的背后,税收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2018年,税务部门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累计为各类纳税人减免税费67.6亿元。
极速退税:工业企业实现“华丽转身”
2天,3800万;5天,748万。这是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凡殿才给出的一组税收数字。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款可直接返还了,这是税务部门上门辅导时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时我就想这可是重大利好。”凡殿才回忆道。据介绍,2018年,该公司享受增值税期末留抵退还税额3800万,出口退税748万,仅利息一项就为公司节省了227万元。“2天收到留抵退税款,5天收到出口退税款,太快了!”昊源公司副总经理高玉磊高兴地说,“当前,我们正值向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的新时期。投建‘年产3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正是转型关键一步,这些退税款真是知时节的‘好雨’。”
助力企业“行稳”还要“致远”。在扶持地方企业“走出去”中,税收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有纸化到无纸化,从来回跑到网上办,从将近1个月到5天全办完,我的感觉就是出口退税申报越来越方便了,退税速度越来越快了。”安徽戴家工艺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吴凌云这么认为。据吴凌云介绍,该公司2018年及时享受出口退税484万元,并利用这笔钱购入6台机器设备,对现有烤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生产规模的再扩大。“我们的生产经营租赁面积比去年扩大了5倍,退税速度提升使资金周转更快,这对我们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大生产资料购买力度,在关键时期‘超车’‘突围’,都有很大的推动效应。”
近年来,阜阳税务部门坚持靠前服务,创新退税模式,通过加强退税辅导、推行电子退库、出口退税无纸化全覆盖、再压缩退税时限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极速退税服务,换取企业发展的加速度。2018年,市税务部门累计为企业办理增值税税收优惠减免、抵退税额16.5亿元,出口退(免)税 8.3亿元。全市进出口总额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0%,同比提升25.3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7.1%,较去年提升3个位次,增长11.6%,增速创5年来新高,位居全省第2位。
支持创新:骨干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贝克联合制药)是一家专业从事手性抗病毒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紧系企业发展前景。“2018年,仅高新技术优惠这一项,我们就可享受112.81万元企业所得税优惠。这不仅给我们研发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增强了我们坚持投身科研、创新发展的底气。去年,我们研发的恩替卡韦分散片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审评审批,实现了安徽省这一项目‘零的突破’。”据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哲介绍,得益于税收支持,贝克制药所在的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已入选为省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医药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0%以上,带动运输、物流、加工等劳动力就业20万人次以上,充分发挥出了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带动作用。
从税收优惠中获得转型升级“加速器”的还有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0亿元,市场占有率跃居国内行业第一,税收支持功不可没!”据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杨勇介绍,近三年来,该公司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亿余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2500余万元。“资金压力更小了,研发动力更大了,科研成果转化更快了。”杨勇坦言,税收优惠政策坚定了天能电池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和高速发展的信心。在税收护航下,企业预计可在2019年底完成新技术改造升级,有望突破年销售额100亿元的大关。
以税收负担的“降”,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的“减”,实现发展活力的“增”,是税收支持创新,助力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的真实写照,也是企业家们的普遍感受。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再提高……国家鼓励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导向非常鲜明,这也增强了我们‘再创新、再发展’的勇气和底气,我们现已成立省级研发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将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实效性,促进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打造白酒行业新名片,助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金种子集团董事长宁中伟表示。
总投资42.5亿元,预计年产值68亿元的阜阳新松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建,投资10亿元上海金鑫电子二期项目、投资3.9亿元的福日空调生产项目、投资2.98亿元的辉宏科技创业园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阜阳。近年来,在税收的助力下,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的招商项目落户阜阳,进一步完善了该市主导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层次,有力推动了阜阳市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集群发展。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2%,居全省第3位,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3.1%提高到5.7%。
减税红利:民营经济发展“提档增速”
惠企税收红利一波又一波,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的实施,为我市实体经济带来了新一轮的政策红利,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受17%和11%两档增值税税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的利好,2018年5到12月份,仅增值税我们就减免103.5万元。” 安徽临泉维西道路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吴广森说,“不要小看降的这一个点,用这笔减税款作配套,我们新添置了一台移动式沥青搅拌站,提升企业产能25%,产品质量也提升了一个级次。”
“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计划今年新上马废旧沥青混凝土再利用项目,走出一条废旧沥青路面的绿色再生之路。我们也有一个小目标,争取2019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谈及未来企业发展,该企业法人代表张涛信心满怀。
“我们测算了下,受益于各类税收优惠政策,2018年,我们税负较上一年度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为我们做大产值、做强规模提供了强大助力。”安徽省金辉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辉表示,“听说下一步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还要再降3个点,这可是实打实的红利,发展信心更足了!”
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既来自于减税红包的“真金白银”,也来自于税务部门的便民服务。
“政策暖心,服务贴心。”昊源化工的凡殿才在谈获得感时这样评价。事情还得从2018年税务部门的一次日常走访说起。市税务部门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对于降低土地使用税标准的诉求后,第一时间向政府进行了汇报。市政府很快发文下调了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该企业因此减免214万土地使用税。
“我们将开展‘新税务·新服务’主题‘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重点税源企业量身定制服务套餐,涵盖政策辅导、优惠提醒、绿色通道、财务筹划、涉税诉求快速响应等内容,确保企业第一时间享受税费优惠。”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切实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坚持以税收力量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通过规范管理与风险防控双向发力,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纳税服务与减税降费双重保障,为地方经济‘飞轮效应’持续发力提供税收助力。”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平表示。(周琰、李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