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谢政府和有关人员给我的帮助,为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升学机会和工作平台。时光飞逝,一转眼,我从一个学生成为一名实习生,从校园进入到单位……”近日,六安市税务局机关党委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里除了浓浓的感恩之情,更多的是关于学业和工作的汇报,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信的落款是六安天业集团木厂粮油购销公司的一名实习生张义琦。
驻村帮扶精准解困境
这个署名张义琦的孩子,来自六安市税务局帮扶的金安区淠东乡徐郢村一个贫困户家庭。张义琦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常年外出打工,72岁的爷爷在建筑工地打零工补贴家用,姐弟三人跟随年近七旬的奶奶涂好林相依为命。虽然评上了村里低保,但收入微薄,人口多,生活的重担压得老两口透不过气来。
2014年11月,原市国税局结对帮扶淠东乡徐郢村,选派干部驻村扶贫。在得知张义琦家的困难后,驻村干部主动上门走访,虽然有了思想准备,但现实情况仍令他吃惊不小:因经济困难,除了院门,所有房间只留有门洞,没有安装房门,已是立冬时节,张义琦姐弟三人顶着冷风,围坐在一张破桌子上写作业,屋里堆满了捡来的纸盒、塑料和空酒瓶……家徒四壁的困境,让人不忍直视。
驻村干部根据其家庭情况,及时帮助申请更高级别的低保和民政救助,安排结对帮扶干部,为其对接各项扶贫政策,并按照“先基础、后产业”的扶贫思路,专程联系原市国税局、市粮食局等帮扶单位,争取资金支持,为张义琦家安装3扇崭新的防盗门,消除了老少4人常年居家却一直无门的安全隐患。
为劝慰涂好林老人,驻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与老人促膝谈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其克服困难,带好孙子、孙女。2015年以后,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各项扶贫政策接踵而至,为解决张义琦一家的经济困难,驻村干部为其申请安装光伏发电项目,在金安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为其免除个人自筹部分8000元费用,建成户用3kw光伏电站,每年受益3000元,受益期长达25年。
产业带动情牵贫困户
同时,帮扶单位原市国税局、市粮食局与徐郢村成立联合党委,通过党建引领,鼓励村里党员和产业大户示范创业,引导贫困户发展,对涂好林这样的贫困家庭,在用工上优先、在资金上支持、在产业上带动,扶持其开展露地蔬菜种植,帮助其增收致富。
有了产业支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涂好林一家虽然能够喘口气,但生活压力依然巨大。一次扶贫走访中,张义琦满脸无奈地透露:奶奶准备让她辍学打工,减轻家庭负担。驻村干部当即制止,现场做涂好林老人思想工作,劝慰其不能荒废了孩子学业,表示帮扶单位会一管到底,村里会帮助筹集相关学费。此后,驻村干部走访时,经常督促、勉励张义琦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并利用“六一”、春节等时间节点开展慰问,送钱送物。
2015年中考前夕,张义琦各科成绩都有了大幅提高,远远超出了往年的高职分数线。为帮助张义琦早日就业,驻村干部多次向帮扶单位汇报,市粮食局负责人积极关心联系,为张义琦争取到省粮食系统“双百人才工程”计划指标,使其如愿录取到安徽科技贸易学校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省粮食系统为其免除大专期间所有学杂费用,并发放生活费和奖学金,签订定向培养就业协议。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几年来,在驻村干部的勉励下,张义琦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每学期都获得“双百”一等奖学金,并考取粮油检测岗位专业保管员和检验员的中级证书,获得校“三好学生”称号。
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
与此同时,经过市税务局四年多来的结对帮扶,徐郢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已迈上新台阶,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7条水泥道路、2处文体广场,道路硬化率由40%提升到85%;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安装路灯90盏,全面升级农网改造,接入自来水,切实打造宜居村庄。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发展钢架蔬菜大棚近百亩,新增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30余户贫困家庭就业。2015年以来,全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2.6%。已脱贫116户298人,贫困发生率由11.68%降到1.38%,2017年底摘除贫困村“帽子”。张义琦一家也通过“351”、“180”医疗扶贫政策的落实,“雨露计划”、义务教育资助等教育扶贫政策的跟进,光伏电站和种、养业等产业措施的助推,实现了光荣脱贫。
2019年元旦,张义琦经金安区粮食系统分配,进入到六安天业集团木厂粮油购销公司实习。眼下,她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单位离家不远,晚上可以回家住,能够辅导弟弟妹妹学习,帮助奶奶做一些家务。在问及将来的理想时,这个善良的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认真工作,反哺家庭,回报社会,参与扶贫,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报记者 余浩 通讯员 卢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