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蚌埠玻璃: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发布时间 : 2018- 08- 06   16 : 01 来源 : 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2018-8-6 B2版

王雪 余超 本报记者 许蒙亚

 

日前,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在凯盛科技集团旗下安徽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成功下线。继0.15毫米之后,凯盛科技又一次创造了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最薄玻璃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玻璃行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玻璃行业领军者的地位。

创新驱动:玻璃产业发展新亮点

 凯盛科技集团隶属中国建材集团,是2014年12月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核心,以原有平板玻璃平台为基础组建的高科技集团,拥有玻璃、新能源、材料、装备、工程及中央应用研究院6大板块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业务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凯盛科技不断改革科研体制,强化激励措施,实现了从1.1毫米超薄到0.12毫米极薄的跨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600多件,其中国际专利158件,发明专利65件;主持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38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目前,90%的中国光伏玻璃生产企业采用了凯盛科技提供的核心技术。凯盛科技合并业务收入自2011年突破100亿元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2017年突破220亿元。

凯盛科技税收贡献的增长幅度也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凯盛科技2016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853万元,2017年缴纳企业所得税4394万元,同比增长137%。

税收优惠: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4年~2017年,凯盛科技共享受各类税收优惠近1.1亿元,为企业加大研发费用和职工教育经费投入鼓了劲、加了油,推动科研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支持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该公司财务主管汤李炜说。当前,凯盛科技下属部分企业执行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优惠税率,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加计扣除75%。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支持力度是空前的,推动传统玻璃业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近年来,蚌埠市税务部门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从今年5月1日起,增值税17%和11%两档税率分别下调为16%和10%,税率降低为企业带来的是“真金白银”。按照2017年税收水平预测,2018年税率下调将直接降低销项税1629.9万元。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聚焦减税减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无疑,凯盛科技将是此轮大规模减税红利的受益者。

环境优化:企业的获得感更强

今年以来,蚌埠市税务部门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为抓手,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定期对重点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听取企业发展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三板拟挂牌、拟上市培育企业213户,建立了“一对一”联络员制度,精准开展个性化政策服务。

营商环境的优化减轻了企业整体运行成本,让企业愿意留下来、乐于留下来。目前,凯盛新型显示产业园正在建设中,这意味着凯盛科技“全力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全面打通电子信息显示产业链,全力抢占国际信息显示市场”的重要布局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着眼未来,凯盛科技集中力量开发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和碲化镉薄膜电池,通过在玻璃表面镀上薄膜,使这些玻璃组件具有遮阳、吸光、发电的功能,可代替现有的玻璃幕墙。目前,全国首条100兆瓦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模组生产线已由凯盛科技主导建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