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7 A2版
张金 本报记者 许蒙亚
在今年两会“代表通道”和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两度拿出讯飞翻译机并现场操作,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科大讯飞的梦想,就是用中国的人工智能改变世界。”刘庆峰说。
“如果讯飞是棵树,那么科研就是我们的根。税收优惠为我们发展壮大培土壅根。”这是刘庆峰经常说的一句话。刘庆峰告诉记者,科大讯飞持续成长的动力来源是科研。能够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讯飞除了依托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还得益于税收的大力支持。
从成立之初只有十几名员工的小型公司,到如今总市值达680多亿的上市企业,回顾科大讯飞发展壮大的历程,刘庆峰感慨万千:“企业一路走来,多亏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让公司有更多的资金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科研团队逐渐壮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据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科大讯飞已完成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近1000项。
刘庆峰说,他清楚地记得,2013年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赋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等享受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缓缴、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3项政策的机会。当时,科大讯飞正筹划启动“讯飞超脑”计划,让机器不仅能听会说,还能理解会思考,打造全球第一个中文认知计算引擎,搭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这需要研发升级各项技术、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培养大量程序操作人员,企业因此需要投入一笔很大的资金。
公司财务总监张少兵告诉记者,作为落实上述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重点企业,安徽省税务部门安排税收业务团队驻公司指导,为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正是由于将外聘研发人员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合作或委托研发费等纳入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科大讯飞才能迅速加大科研投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所得税由2014年的1000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2551万元,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5%。税务部门落实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技术研发人员可以申请5年缓缴个人所得税,并且是“一次备案”、当场办结,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经过3年的发展,2017年,科大讯飞与腾讯、百度、阿里云等企业一起,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建设“语音及语言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缘于与税务部门打交道时的良好互动与了解,刘庆峰思考是否可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税务方面的深度应用。2017年5月,安徽省税务部门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的“税务超脑”机器人小安正式上线,成为全国首台集自助办税、税收辅导、涉税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办税终端。2018年3月,科大讯飞与安徽省税务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税务”,全力打造“税务超脑”。
刘庆峰说,2018年~2020年,将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全球都将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建设。他建议,税务部门应主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与创新,为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征管效能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利用感知智能与认知智能技术,辅助税收征管与风险防控;通过大数据应用与技术学习,实现智能税务稽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