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A3版
邹祥 王威 张文丽 本报记者 许蒙亚
海螺水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小厂,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特大型水泥企业。从1997年上市至今,水泥产能增长70倍,熟料产能增长50倍,年实现净利润增长93倍,总市值增长100倍,成就了“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高耗能、高污染,一直是水泥行业绕不开的问题。海螺水泥从1997年开始累计投资500亿元,一边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改,一边并购中小水泥企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海螺发展模式”,税收优惠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了改变水泥行业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瓶颈,多年来海螺水泥不断加大节能、节水等环保设备的投资,仅2017年就投资2.5亿元对50条生产线窑头电收尘器分批次实施升级改造,投资0.7亿元对18条生产线实施复合脱硫改造,投资5000多万元启动白马山水泥厂5万吨级“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国家对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海螺平均每年可减税约4000万元。
2010年,海螺建成了世界首条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项目,率先将垃圾残渣变成了制作水泥的原料,实现零污染排放。目前,此技术已在贵州、甘肃、广东和重庆等多省市推广,建成项目22个,年处理垃圾能力200万吨。2017年,海螺取得垃圾焚烧项目综合利用劳务即征即退认定,全年获得增值税返还209万元。
增值税改革不断深化,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海螺水泥受益匪浅。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海螺较之前累计降低税负超2亿元。伴随着减税政策的持续推出,企业享受的减税降负效应也在持续增加。海螺水泥不断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并设立码头,依托黄金水道降低物流成本。“多年来海螺一直在降低物流费用上苦练内功,物流成本在业内具有明显优势,5月1日起,国家又送来了减税礼包,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税率由11%降至10%,仅此一项预计全年将会少缴税款超1000万元,更增加了我们提质增效的信心。”海螺水泥财务部副部长王敬谦说。
“税收政策的引导,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绿色环保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享受到国家大力度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这些税收减免又成为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基石,让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行业,华丽转身成为一个资源高效利用型、与自然和谐相处型的绿色行业。”海螺水泥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