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青年税务干部
陈平
青年税务干部的成长是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关键时期,应将青年干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阜阳市为例,据统计,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阜阳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总数2454人,40岁以下青年税务干部577人,占总人数比例23.5%。从青年干部年龄结构来看:20岁~30岁的356人,占青年干部总数的61.7%;31岁~40岁的221人,占青年干部总数38.3%。从学历结构来看: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29人,占青年干部总数的5%;大学本科的444人,占青年干部总数的77%;本科以下的104人,占青年干部总数的18%。
从对阜阳市税务系统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当前税务干部队伍尤其是青年干部队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有“断层”问题。系统人员分布大致呈现倒三角形,人才梯队结构不太合理。在阜阳市9个县市区税务局83名班子成员中,1970年以前出生的51人,1980年以后出生的仅3人。当60后、70后干部退休后,干部“青黄不接”的状况将会集中显现,系统诸多层级、多个岗位将出现断档。二是青年骨干有流失问题。受当前新就业观念的影响,一些精心培养的业务骨干流失较多,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后继乏人。三是一些青年干部不愿到基层、农村工作,想方设法调离一线岗位,基层急需的青年干部、业务能手得不到有效补充。例如,阜阳市太和县局农村基层分局最多的4人,最少的仅1人,平均年龄50岁以上。四是一些单位存在将工作“一股脑”全压给青年干部的情况。青年干部在长期的重压下,疲于应付,产生厌战情绪和畏惧心理。
青年税务干部是税收事业的未来,税务系统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笔者建议,一是破解论资排辈的顽疾,为青年干部铺就前进之路。利用当前国税地税机构改革的契机,及时充实一些优秀青年干部到领导岗位,解决队伍断层问题。建立健全青年干部纵向、横向流动的机制,畅通人才流动的渠道,拓宽上下交流的空间,缩短职务晋升的时间,为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坚持“推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和方法,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把自己培训的优秀干部推荐到系统外,同时吸收、引进税务系统急需的优秀青年干部,进一步增强税务系统力量。
二是搭建师徒结对的平台,为青年干部建造人才高地。对新进人员实行导师制,由基层领导、业务骨干等优秀干部担任导师,进行2年以上的“传帮带”式指导和培养。制定师徒结对帮扶计划,明确目标,不仅在工作业务上给予专业辅导,而且在思想上循循善诱,在人生、生活上给予引导和帮助。将绩效考核、评先树优、职务职级并行等措施结合起来,建立导师制“传帮带”奖励激励机制,教育、引导青年干部勤勉自强,持之以恒提升自身才干、增强自身能力、优化自身素质,为个人成长和事业需要打下牢固基石。
三是净化成长成才的环境,为青年干部提供精神支撑。注重“面”与“点”的结合,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和选拔。在“面”上,制订规划,分批次培养各层级青年干部。在“点”上,组织空缺领导岗位公开选拔工作,让优秀青年干部脱颖而出,树立正确导向,发挥示范效应。注重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组织好各级各类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通过精神和物质等方式,鼓励青年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强化交流锻炼和基层实践,在一线摸爬滚打中成长为行家里手。确保青年干部在成长道路上不走偏路、不入歧途,让党纪法规、规则制度成为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加大创先争优力度,建立容错机制,为青年干部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阜阳市税务局局长、第五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