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12月20日 A11版
阜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在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
通报的2017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结果中
阜阳市考核得分位居全省第三
发布时间 : 2018- 12- 27   16 : 04 来源 : 安徽日报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阜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在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通报的2017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结果中,阜阳市考核得分位居全省第三——

助力民营企业阔步向前

 

本报记者 安耀武

“一窗办理”增便利

“这次回家乡创业,没想到登记办证这么方便快捷,多亏了政府开通的‘绿色通道’! ”近日,在阜阳市民中心,刚拿到营业执照的返乡创业人士李洪武开心地告诉记者。

也就在这天,阜阳市泰如冷库租赁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市民中心企业开办“一窗办理”窗口,一次性成功申领了营业执照、税务发票和公章。 “营业执照、税票和公章是工商、税务和公安等多个部门的业务,现在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完毕,真是太便捷了。 ”泰如冷库租赁有限公司负责人连连称赞。

返乡创业青年张丰想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搁以前,要带几十页材料,约齐所有股东,一起去工商窗口提交申请。 ”现在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几分钟就完成了公司股东和注册资本变更申请。 “工商部门反馈意见后,很快就通知我去领照,真是太方便了。 ”张丰对高效便捷的网上政务服务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阜阳市着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力精简审批环节,再造工作流程,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一窗式”综合窗口,工商和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部门集中进驻,着力从优化工商登记程序、提高公章制作效率、提高办税效率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内,实现新办理企业开办事项 “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口、只采集一次信息、只交一次材料”。

各项改革红利的释放,有效激发了阜阳市市场主体数量“井喷”式增长,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今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67万户,同比增长34.25%,其中新增私营企业2.79万户,同比增长65.62%;新增个体工商户6.59万户,同比增长24.42%。截至11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7.5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和增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二。

“现在税务局到公司里‘查账’的次数少了,送政策、送服务的次数多了。 ”安徽金瑞祥发制品有限公司法人傅如岭告诉记者:“创业过程中,有时难免出现因政策理解误差或计算错误导致的申报错误,税务干部都会很耐心地进行辅导,帮助我们规避税收风险,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

阜阳市税务局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推行风险管理,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坚持“无风险不检查、无审批不进户、无违法不停票”,对信用好、无风险的纳税人“不打扰”,为民营企业营造了健康、宽松、优质的发展环境。

“全程网上办”、“最多跑一次”、增值税申报“一表集成”、“承诺制”容缺办理……阜阳市一系列增进民营企业办税便利新举措的推进,大幅减轻了办税成本,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阔步向前。

精准帮扶解难题

“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来看、把民营企业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来办。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阜阳市委书记李平多次强调,领导同志要深入企业调研,关心民营企业,多做为企业雪中送炭的事。

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增强发展信心,阜阳市连续多年开展对口帮扶民营企业工作。其中,30位市级领导在30个责任单位的配合下,每人对口帮扶2-3家企业,市直单位负责同志也分别对口帮扶相关企业,一家企业、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政策和一套服务措施的“五个一”精准帮扶机制不断健全。

福中和三产融合项目是阜阳及颍州区重点支持项目,自去年8月在阜投资以来,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正东先后多次现场办公,实地调度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企业在阜阳快速发展。阜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有623名领导干部联系包保1198家企业,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达1177家。

“去年底,在‘四送一服’工作组的指导下,企业融资问题得到解决。而今,让我们头疼的厂区迁建用地报批问题也有了新进展,目前新的厂区正在顺利建设。 ”阜阳日月星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龙一说起 “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连连称赞。

回忆起今年5月份在阜阳市举办的“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要素和创新工程对接会,安徽瓦大农业总经理刘志才至今还充满感激。作为一家现代农业公司,瓦大因为技术瓶颈而苦恼。经“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组牵线搭桥,瓦大牵手安徽农业大学,达成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安农大为我们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他们的科研人才经常到公司实践,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同时也促进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校企共赢。 ”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表示,如今在阜阳,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切实做好民营企业的 “娘家人”“暖心人”“知心人”,以勇于担当的姿态,积极破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日益优化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愈发充足的“阳光雨露”。

“近年来,阜阳市加大‘个转企’和‘小升规’落实力度,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在税费、金融、财政、公共服务、市场准入等方面兑现相关优惠政策,持续加强企业家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助保贷、过桥资金等形式提升金融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有效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阜阳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阜阳市及各县市区,对优秀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进行重奖,真正让企业家在创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

真金白银助发展

早在2012年初,阜阳市就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4月,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关奖补政策,出台减税降费等举措,全力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去年以来,又专门出台了实施“双轮驱动”战略“1+7”扶持政策,并设立8.5亿元的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实施,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有力有效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

12月10日,阜阳市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拿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财力,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继续安排8.5亿元财政资金,完善“1+7”财政产业奖补政策体系,持续实施民营工业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推广新型政银担业务模式,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政银担业务不低于150亿元;全市今年设立1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

“全市财政部门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列入财政重点工作,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抓好落实,强化绩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财政服务。 ”阜阳市财政局局长段相霖表示,阜阳市财政部门将进一步落实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三重一创”、“双轮驱动”战略等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动态更新财税优惠事项清单,确保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全面落实到位,进一步降低涉企保证金缴纳标准,科学确定缴纳方式。继续安排8.5亿元财政资金,完善“1+7”财政产业奖补政策体系,持续实施民营工业企业贷款贴息政策,重点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企业上市、贷款贴息、企业家培训以及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等进行奖补,以最大的支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税务部门责无旁贷。阜阳市税务系统用“真金白银”换取企业税费负担减轻,以“引流活水”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力民营经济迸发创新创造活力,为民营企业鼓起了乘风破浪、阔步前进的风帆。

增值税税率降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由50%扩大到75%、加速折旧扩围、留抵退税、亏损弥补由5年延至10年……今年以来,一系列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减税政策频频出台落地,有力支持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做大做强。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化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去年以来一直面临着原料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低迷的困境,企业经营发展承受一定压力。

“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由50%扩大到75%,据测算能增加扣除2148万元,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低税率,算下来可以少交323万元企业所得税。 ”该公司财务经理张建中表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税收支持给了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和爬坡过坎、攻坚前行的信心与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