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A2版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微企业一直备受关注,2018年以来,国家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不断,连出举措,为小微企业打上了“强心剂”。小微企业已经是市场的主力军,但是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其要面对的棘手问题,小微企业的发展喜忧参半。
添活力 政府送出减负“大礼包”
“减税降费”是今年小微企业的“关键词”之一,词中之意,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换“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减负到底让企业的“担子”减轻了多少?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本地一批小微企业,发现在“减负”和消费需求升级的带动下,部分小微企业迸发出创新活力。
在全球经济衰退,市场低迷的严峻形势下,今年华庆精密电子机械有限公司不仅保住了原有的订单数量,而且还做到了略有增长。“都说我们小微企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那只有‘担子’轻、步子快了,才能在这条缝隙中走得游刃有余。”说起背后的原因,企业负责人陈旭认为,这得益于企业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创新力。“拼人力、拼投资,显然我们没有任何优势,只能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来保住我们珍惜的每一份订单。”
而创新力的实现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对于我们小微企业来说,想做到‘小而美’,就必须要发挥小的优势,加大创新,以差异化激发市场活力。国家为我们小微企业减轻负担,当然为的就是让我们能腾出手来,发挥创新能力。减掉的税率就是企业的真金白银,是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肯定热烈欢迎。”陈旭告诉记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减负”政策,赢得企业界一片叫好,每一项新政策出台后,自己的“朋友圈”里都是一片欢腾。
为增强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我市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让税收改革促发展、惠民生。政府在“落实”上下了大功夫,为企业送出了减负“红包”。根据蚌埠市税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小微企业已经占我市全部企业数量的七成以上。该局所得税科科长徐金平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10月,我市小微企业累计减少缴纳增值税纳税金额近4亿元,1月至9月小微企业累计减少缴纳所得税税额共2790万元。
除了发“红包”,政府还对“简政”下了功夫,今年以来,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和应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再造,开展整治“两难两多一长”改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我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确保所有权力事项5天、公共服务事项1天办结,企业行政成本大幅降低。“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项目开了工,一切服务我跟踪;项目投了产,一切困难我来管。”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成了实实在在的服务理念、服务准则。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要坚决地放,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的障碍正被逐渐破除。
把把脉 这些“生理现象”不乐观
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府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小微企业自身不断地学习、成长,不被拍死在沙滩上。
国家统计局蚌埠调查队三季度对我市新设立的36家小微企业进行了样本调查,这些企业中生产制造业7家,商贸服务业20家,餐饮业3家,养殖业6家。从这36家的生产经营情况看,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上升的有24家,占67%,其中最高涨幅近十倍,最高净增收入521.4万元;同比下降的有11家,占31%,其中最高降幅47.9%,最高净减收入1954万元;1家持平。小微企业用工较为稳定。36家企业中只有3家因为经营状况同比变化较大,用工情况同比发生差异。其中,一家制造业企业,因为市场不景气,裁员近50%;两家养殖、种植小微企业,受季节影响,三季度市场旺季,一家用工从7人增加到60人,一家用工从3人增加到9人。
统计部门分析人员认为,从各项反馈数据来看,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除了受市场竞争、季节因素等条件影响外,还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规范性管理等因素。由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大多存在规模小,规范性差,技术含量低等特点,使得企业发展艰难。同时,受季节因素、市场环境影响,小微企业关关停停的情况较为普遍。此外,随着用工成本、运输成本、房租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部分小微企业营业利润不断减少,再加上经营模式过于简单,创新意识不够,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陷窘境 小微企业难获融资支持
在调查中,统计部门还发现一个现象,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且融资意愿不高。在36家被调查企业及个体户中,有97%的企业表示没有融资需求,而仅3%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等级不够,贷款风险大等原因,未能从银行获得融资。而且此次调查的小微企业中,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有19家,占53%,但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主要是享受了税费减免,没有一家享受到政府资金支持和银行贷款优惠。企业受惠情况目前来看十分单一。
但是在走访中,一些小微企业负责人则表示,目前银行对大中型企业类的信用评价体系比较成熟,而对小微企业的评价体系却有待优化。“银行的放贷看重的是‘过去’和‘现在’,往往会忽视‘未来’,我们小微企业的‘成长性’是很难受到重视。”蚌埠欧利特电子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学武向记者表示,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往往难以准确、快速地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在银行得到满足,所以,当企业有融资需求时首选就不会再是银行,而是通过民间其他渠道。
而一位商业银行公司负责人却表示,银行放款时钟爱大企业,对小微企业有“偏见”,这也是由银行有风险防控的要求所决定的。首先,大企业财务状况较为透明,有助于银行的全面调查。而小微企业财务混乱,银行难以深入了解其生产、经营的状况。其次,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大,银行盈利的水平相对较高。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规模小,对银行的利润增长的贡献小。另外,小微企业融资项目的管理成本大于大企业,授信的流程相同,但授信额度差距大,按等同金额换算,小微企业授信项目的各项成本比大中企业要大很多。银行也是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所以同等条件下银行当然不愿选择小微企业。
开药方 如何打好转型“突围战”
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小微企业不是没有融资意愿和需求,而是融资难、融资贵导致了小微企业不再愿意利用融资手段实现发展。融资成本高主要是由于高利息的民间借贷推升所致,银行机构的贷款平均利率只在6%左右。目前,正规银行贷款在小微企业里的融资占比很低,如果能够解决融资难,提升融资占比,融资贵的问题便可得到极大的缓解。因此,还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扩大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
既要增加信贷投放,又要做好风险防控,二者如何兼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因此,认知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是评判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核心命题,产业互联网金融则是中小微金融服务的必然趋势。
针对企业受惠渠道比较单一的情况,一批小微企业负责人希望,政府可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政策性引导融资担保公司减低担保费率,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对纳税情况良好的小微企业降低融资门槛,减少融资手续。对新型科技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放宽融资渠道,推出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相关领域的专家也认为,小微企业也应积极主动加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中。小微企业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企业形象,认真规范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积极主动地与金融机构通报生产经营状况,保障信息透明、信息共享。
一批小微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也谈及对企业发展的渴望。“一些发达地区的开发区为了吸引企业落户,刺激经济发展,会有一些配套政策,比如减免几年的所得税,本地如果也能有类似的优惠政策,将会大大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开发区壮大。”“对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可能会有一些额外的优惠,本土企业也需要享受同等优惠。”……小微企业的负责人们期待能获得的支持显然还有更多。“小微企业要发展需要好的营商环境,对我们制造业来说,更需要有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希望政府能在产业链的打造上多下苦功夫,只有产业链完整了,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有效增强。” 欧利特电子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学武认为,小微企业多数属于低端产业链,结构性缺陷明显,绝大部分创新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大量的科技创新由于资金、市场等原因没有转化为实际经济收益,只有依靠产业发展的带动,才能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