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日,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首次为凤阳县小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1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登记证书。这标志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正式“身份证”。
改革开放40年来,“改革”始终是小岗村发展历程的主旋律。在小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严金昌的记事本里有一份“改革清单”,上面记录着小岗这些年来实施的各项改革:分田到户、税费改革、土地确权、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25公里,因在全国率先实行“大包干”而闻名,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严金昌是土生土长的小岗村人,也是1978年分田到户的18位“大包干”带头之一,现在小岗村经营着自家农家乐饭店“金昌食府”。今年已经75岁高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严老”。
谈及改革开放40年来对税收改革的感受,严老概括了三句话:税收改革越来越深入、涉税优惠越来越多、老百姓获得感越来越强。他笑着与记者聊起了三件事。
印象最深的一件税事:农业税取消
“那是1978年11月24日的晚上,我们18个人在严立华家的茅草屋里,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包干到户的保证书上按下红手印。第二年,全队粮食产量达到13.2万斤,实现了大丰收。我们一次性向国家缴纳公粮2.5万斤,超额7倍多。”严老回忆道。
当时小岗人为感激大包干,专门编了一首凤阳花鼓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是我们小岗人对农业税最朴实的认识。”严老说。
农业税曾是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税种。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农民用一辆辆装满粮食的小推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农业税也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基石。据统计,仅1949年至2000年间,全国农民就给国家缴纳了7000多亿公斤粮食。
“包产到户后,小岗村家家户户都能按时向集体缴纳公粮,这在十里八乡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严老说。
为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中央决定从2000年起,率先在安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并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全国9亿多农民因此受惠。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让我印象最深的税收政策还是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大家伙种粮的热情空前高涨。”严老说。
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项巨大成果,也是国家运用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推动“三农”发展的生动实践。不仅直接减轻了农民负担、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而且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消费水平、拉动了内需。
受益最大的一件税事:起征点调整
“沈浩书记2004年刚到小岗村任职时曾评价,小岗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严老介绍到,“沈浩来后,带领小岗人民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绘制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大力招商引资办工业的奔小康蓝图。”
凭借独特的品牌资源,小岗村先后获评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旅游名村、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业实现迅猛发展。
2010年,严老在自家开办了农家乐“金昌食府”。吃乡村土菜、宿农家小院、听“大包干”往事、体验农家欢乐是“金昌食府”的主打特色。
“成立初期,每月营业额2000元,低于当时5000元的起征点,不用缴纳营业税。随着村里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家里生意越来越红火,2013年每个月能收入上万元,还是低于2万元的起征点,不需要缴税。”严老说。
2016年4月25日,是严老又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在小岗村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金昌食府”,得知这里游客多,总书记说“农家乐,乐农家”。
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后,“金昌食府”从交营业税变为交增值税。在严老看来,无论是5%的营业税税率还是3%的增值税税率,自己始终享受着不达起征点的税收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使小岗村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全国各地到小岗村参观的游客剧增,带动了农家乐生意的火爆。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专门到“金昌食府”,与严老拍照合影,发个朋友圈,饭前再听一段“红手印”的故事。
“高峰期,家里一天要接待游客近百人,平均下来每个月能收入2万多元。但增值税起征点早在2014年就提高到了3万元,每年光税钱就能省下1万元。”严老细算了一笔账,“这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足够我再添置几套桌椅,扩大农家乐的规模了。”
从5000元到2万元再到3万元,起征点的调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经济发展在税收上最具体的反映。目前,小岗村6户农家乐均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每年一共能获得5多万元的税收政策“红包”。
“从前种地,现在开饭店,家庭的收入越来越多,税收起征点也跟着不断调高。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了,我们老百姓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严老自豪地说道。
小岗人说的最多的一件税事:税收优惠
近年来,小岗人乘着改革大潮,发扬“大包干”精神,开启了富裕之路。大学生进村创业,发展双孢菇生产;土地流转,铺开4300亩高产标准农业示范田;美国GLG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深圳普朗特集团生态农业园先后落户……
“正当我们朝着‘富裕路’努力奋斗时,国家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小岗发展送来了‘及时雨’。”严老说。
在小岗村,99%的人从事着与农业相关的职业,96%的企业经营着与农业相关的业务。“在这里,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是普惠面最大、适用群体最多、村民最熟悉的税收政策。”严老说。
46岁的严余山是另一位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的儿子。在外打拼多年的他,2014年回乡创办了小岗村第一家农村电商服务站,在网上销售自家产的土特产和融入“大包干”元素的工艺品。
谈到自家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严余山说:“因为满足销售自产农产品的条件,网店每月4—5万元的销售收入都免征增值税,一年能够享受税收减免近2万元。”
据严老介绍,今年大丰收的小岗村梨园公社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尝到了这一政策的甜头,200亩梨园收了50万斤梨子,上半年60万元的销售所得全部免缴增值税。
安徽小岗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进驻小岗村,是一家专营生猪饲养、收购、销售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符合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财务负责人王朝俊告诉记者:“公司每年能获得300多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减免,这部分资金我们都会直接投入到生产设备升级和农业科技人才引进中。”
据悉,该公司五年里先后被评为“部级养猪示范点”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让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现在年均产猪10万头,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王朝俊说。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凤阳县税务局了解到,小岗村企业每年能享受到涉农税收优惠超过1100万元。除此之外,村里出口退税企业、福利企业等也都享受到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每年合计获得税收政策红利230万元左右。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国家税收的减免力度也越来越大。平日里,村民们聚在一起讨论家长里短,总会自然而然地聊到自家增收了多少,又减了多少税。”严老说。
小岗村今日的发展离不开村民勤劳的双手,更离不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支持。税收政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可以说,大包干让小岗跨越了‘温饱线’,这些年的税收政策也推动着小岗迈过‘富裕坎’,小岗村的第二次腾飞还要感谢税收政策的普惠。”严老评价道。
对于小岗村未来的发展,严老充满信心:“有了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我相信小岗村明天的生活会比今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