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电商扶贫 税收助力
发布时间 : 2018- 11- 14   15 : 13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2018-11-13 A2版

余斌 本报记者 许蒙亚

目前,电商扶贫成为一种新型扶贫模式,互联网架起精准脱贫富民桥。一根网线让农村小生产对接上了城里大市场,过去卖不出去的“土疙瘩”成了城里人的“香饽饽”。这其中,税收也发挥了其独特作用。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徽六瓜片”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称号,其在网上开设的徽六茶业官方旗舰店,网上销售额稳居同行业前列。

六安瓜片茶业股份公司负责人曾胜春对记者说,他们与贫困户签订生产订单,保证溢价全部收购。得益于农产品增值税核定扣除好政策,过去贫困户很难单独办到农产品自产证明,公司无法收购他们的茶叶,现在可以敞开收购了。有的贫困户单靠种植瓜片就能脱贫致富。

据悉,六安瓜片鲜叶主产地大多数为贫困村,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化模式,通过合作社吸纳本地农户参与,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今年前三个季度,企业带动合作社免税销售额3500万元,直接吸纳困难农户40余户,间接带动困难户200余户,间接或直接带动脱贫人数50余户。

同样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汤家汇镇,贫困户张传峰率先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大别山养生山珍馆的店铺,将当地黑猪肉、葛根粉等农家土特产卖往全国各地。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20余户乡亲致富。在他影响下,汤家汇全镇有电商微商300多家,357户贫困户走上电商脱贫之路。

“销售规模扩大后,税务部门帮我办理免税备案手续,发票问题解决后,可以承接大客户喽。”张传峰说道。

记者了解到,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农村电商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烟波浩渺巢湖汤山下,有一个集旅游、文化、电商为一体的三瓜公社,因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西瓜美食村三大特色村,被誉为安徽第一特色小镇、电商第一村。南瓜电商村对接淘宝、京东等平台资源,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让村民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把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税务干部来到我们三瓜公社开设电商学堂,采用‘线上咨询+线下学堂’模式,不仅帮助解决如何办税开票,还给我们带来税收优惠政策,为提升乡村旅游‘颜值’和资源利用出谋划策。”三瓜公社电商负责人沈蕾说,“今年我们电商销售额达到1亿元,村民腰包更鼓了。”

据悉,税务部门为三瓜公社各类小规模纳税人办理大学生创业、小微减免等各类税收减免共300多万元。

安徽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处长潘建美表示:“电商让乡村振兴插上翅膀,税务部门要当好‘店小二’,及时跟进退伍军人、农业企业、大学生创业、小微企业、高新产业等系列减税政策,释放减税红利促进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