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卓)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坐拥9座GDP万亿城市、集聚全国约30% 的高新技术企业……
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地区,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自古以来便是富庶繁华之地,如今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增长极与动力源之一。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宁波三省两市税务部门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支持和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深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持续提升税费服务效能,打破区域壁垒,探索跨区域税收合作,全力打造税收征管共同体,在服务“国之大者”中彰显税务担当。
打破行政壁垒 织就跨区域办税缴费“一张网”
一脚踏两地,鸡鸣闻两省。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丹阳镇(现改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互为近邻,同为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且习惯上都称“小丹阳”。
“过去受限于种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两地虽鸡犬相闻,办事却需要南奔北走。”国家税务总局马鞍山市博望区税务局丹阳税务分局局长孙亚贤感慨,作为分属两省的近邻,两个“小丹阳”长期“各管一摊”,严重制约着各自的发展。
风从海上来,吹皱千年古镇“一池春水”。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在国家税务总局统一部署下,两地税务部门密切协作,打破区域壁垒,让两地纳税人缴费人共享高质量“同城服务”。
“两地一家亲,税费业务可以跨省通办,离哪近去哪办,实在太方便了!”南京市江宁区宁丹液化石油气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叶先生告诉记者。今年4月29日,叶先生曾致电南京市江宁区税务局,询问是否可以异地更正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年报。原来,叶先生家住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往返江宁区税务局需耗时2小时,距博望区税务局丹阳税务分局则仅需十几分钟。得知情况后,接线人员告知叶先生可直接把申报材料交到丹阳税务分局,由工作人员通过征纳互动平台视频连线江宁区税务局,根据跨区域通办服务规范直接接件、受理、上传、办结,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叶先生的办税经历背后,是马鞍山市税务局和南京市江宁区税务局对打通合作“经脉”、推进税费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持续探索。两地税务部门聚焦博望区与江宁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产业相近的优势,以“四同举措”(即政策咨询“同题共答”、日常管理“同向发力”、执法标尺“同事同标”、税费服务“同频共振”)为切口,创新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向“一件事跨省、就近一次办”转变。
2021年7月,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挂牌成立,由江苏、安徽两地税务部门联合打造的江宁区税务局-博望区税务局一体化税费服务中心就设立于此。由跨省税费服务室、税费争议调解室、两省通办“云税厅”等组成的“二室一厅”,不仅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了省际毗邻地区“15分钟办税缴费服务圈”,确保“进一扇门 办两省事”,而且提供了跨省争议调处税务方案,通过线上调解、线下联席沟通等方式,统一协调争议处置口径,纳税人缴费人可就近选择税务机关寻求调解。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多来,在税务总局推出的“16+10”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支持体系下,三省两市税务部门持续推进税费服务共同体建设,税收治理效能不断提升,长三角税收一体化步伐持续迈进。近日,税收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4年度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推出10项新一轮税收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措,构建长三角区域统一的税收征管规则的进程加快向前。
小镇的“破壁”之变,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持续推进的鲜活注脚。
如今,站在江宁区和博望区交界的“两省一街”地带,如果不是路牌提醒,已很难分辨哪边是江苏、哪边是安徽:一条条断头路实现贯通,一个个行政壁垒接连打破,两个“小丹阳”也从“近邻”变成互相融入、携手前行、一体发展的“一家人”。
打通数据链路 种好税收征管数字化“试验田”
西接太湖,东连黄浦江,一条太浦河将上海青浦、江苏苏州吴江、浙江嘉兴嘉善连成一体,见证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浩荡奔涌。20世纪50年代,为了治理共同的水患,三地几代人携手开河;半个多世纪后的2019年,以“长三角原点”(位于太浦河河心的沪苏浙交界点)为中心,覆盖青浦、吴江、嘉善在内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突破口和先手棋。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借助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自古以来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的江南水乡,正逐渐被大数据全方位地连为一体。“这一带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过去水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现在数据的洪流也织成了一张网,办事更方便了,发展的步子更快了,人们的心也更近了。”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吴江区税务局干部张骁聪说。
“企业迁移‘无感换乘’,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便利。”苏州冠饰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顾会计告诉记者,因经营业务转移,公司需要将经营地址从苏州市吴江区迁移上海市奉贤区。吴江区税务局汾湖办税服务厅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在最短时间内帮助企业处理完发票处罚、税控缴销以及未申报等涉税事项,通过跨省(市)迁移涉税事项报告一键完成企业相关信息的实时推送和自动接入。“原有的纳税信用等级等4类资质信息、企业所得税累计亏损等2类权益信息可全部承继,让我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上海开门营业,尽早站稳脚跟。”顾会计说。
企业“无感换乘”的背后,是涉税信息的共享互通。“先辈们齐心协力挖开太浦河,我们也必须携起手来,拆开阻碍信息流通的‘篱笆’,让数据流动起来。”张骁聪介绍,自2020年5月18日长三角企业跨省迁移首笔业务成功落地至2023年底,已有近8000户企业通过新流程全程网上办理跨省(市)迁移业务,“目前,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实施的税务迁移便捷办理机制和流程已成功推广到全国。”
三地特色产业在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和生态型湖区经济“五大经济”领域各有所长。如何进一步推进数据互通,激活各自优势,助力协调一体发展?“云链通”应运而生。
2020年,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搭建产销对接桥梁,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部门一体化运用增值税发票税收大数据,推出“云链通”项目,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信息全、数据真、响应快”的优点,建立调研需求、匹配数据、跟踪服务的闭环式管理服务机制,以链主企业为切入点,促进产业链与技术链、创新链的融合。经过数轮迭代升级,目前“云链通”已累计帮助256户企业解决供销困难,实现交易额3.8亿元。
从点状突破到链式创新,从建立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链防机制到跨区域税收风险预警……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不断深入,盘活大数据资源、挖掘信息价值,以实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力推进。
驻足太浦河畔,眼前塔吊林立,一片繁忙建设景象。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建筑,“长三角原点”之上,一座方厅水院正拔地而起。方厅水院四角分别设置了沪苏浙皖四个主题展示空间,建成后将成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的“会客厅”,让跨域优质公共资源自由流动,太浦河流域也将成为长三角别具潜力和魅力的一百里。
打造创新走廊 按下科创共同体建设“快进键”
走进合肥“科大硅谷”,浓浓的科技范儿和未来感扑面而来。2022年6月,安徽省政府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这是安徽在全国科技创新格局上的关键落子。从汽车、医学到新材料、量子技术……成立两年多来,“科大硅谷”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为纽带,聚集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正加速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新高地。
“引凤必先筑巢,便捷高效的税费服务、分量十足的政策支持,是‘科大硅谷’吸引力的重要来源之一。”科大硅谷平台公司总会计师郭宾介绍,目前“科大硅谷”已服务对接近万名校友,落地科技项目800多个,发展势头迅猛。
合肥微观纪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成立于上海,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科大硅谷”。微观纪元创始人均出自中科大少年班,公司以“将量子计算的最前沿引入行业应用”为使命,致力于解决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目前已在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30余项知识产权。
“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型公司,我们的快速成长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悉心呵护、大力支持。”微观纪元财务负责人黄月华告诉记者,公司除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开发合同免税、印花税减半征收等优惠政策,日常涉税问题的沟通渠道也非常多元,办税流程便捷舒心,“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和高效的税费服务,让我们更有信心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深耕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一条穿越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G60,将上海松江、江苏苏州与浙江嘉兴、杭州、湖州、金华以及安徽合肥、芜湖、宣城9城(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在全国有影响的“G60科创走廊”,不仅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还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走进位于上海市松江区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的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工厂,一条洁净的卫星生产线呈现在眼前。“2023年底,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灯塔工厂’落成,第一颗卫星下线。”该公司总经理曹金介绍,基地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速建立协同创新的新型生态。目前,工厂可年产卫星300颗,这些卫星都将用于千帆星座(G60星链)计划。
“数字工厂的落地达产,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2023年我们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000多万元,有效激发了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曹金表示,发展卫星产业是引领下一代通信技术浪潮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为打造‘上海星’贡献力量。”
2023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松江区税务局以《税收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协作方案》为牵引,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参与、多维立体的“税互融”跨区域税务协作品牌,现已形成“1+3”区域融合共治新模式,持续释放协作配合、一体推进的叠加效应。
从实验室原始创新到加速成果转化,从量子技术应用到逐梦星空,G60科创走廊的蓬勃发展之势正是长三角合力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的缩影。
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长三角,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成果硕果累累:截至去年底,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重大科研装置27个、大型科学仪器45911台(套)、科技人才20余万名、国内外标准160余万项。
潮起江海逾五载,风劲扬帆正当时。今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的提升之年,长三角三省两市税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税务总局部署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持续推进服务征管共同体建设,打造更多跨区域税收合作标志性成果,助力“长三角”巨轮乘风破浪、加速前行。(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