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税收助产 麦秆秆成了“金条条”
发布时间 : 2020- 06- 22   09 : 37 来源 : 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2020-06-22 A3版

(周琰 姜海斌 本报记者 许蒙亚)三夏时节,素有“江淮粮仓”之称的安徽省阜阳市750.5万亩小麦陆续成熟。大型联合收割机驶过,麦粒尽数归仓,农民喜笑颜开。带来丰收喜悦的不仅有饱满的麦穗,还有以往被视为“麻烦”的麦秸。

“麦秸现在成了‘金条条’,咱可不舍得烧。”在颍州区九龙镇庙前村,村民屈俊付给记者算了笔账,自己种了170亩田,一亩田大概能出600斤秸秆,一吨秸秆卖230元,夏秋两季,仅卖秸秆就能挣2万多元。

在农业大市安徽阜阳,税收优惠正助力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盘活资金扩规模、开足马力抓技改,为秸秆找到好去处,为农民找到增收新路子。

税惠“变现”,企业发展促多赢

近来,在国祯美洁(安徽)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的厂区外,载满小麦秸秆的货车排起长队等待进场卸货。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热电联产项目,该公司每天都要收购2000多吨农作物秸秆用于燃烧生成清洁能源。“眼下正是小麦秸秆集中收集阶段,我们每天收购秸秆得30多万元,资金缺口较大,可能影响收购进度。”公司财务总监李晓鹏有点急。税务部门得知情况后,为国祯美洁量身定制税费优惠政策礼包,第一时间辅导企业减免社保费和城镇土地使用税36万余元,并为企业开辟了增值税即征即退业务办理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不到3天就收到了179万元退税款。税收优惠不仅帮助我们解了燃眉之急,也点亮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李晓鹏说,受益于增值税即征即退,今年以来企业已累计享受退税800多万元。

对发展信心十足的还有国能临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该公司一年可利用小麦、玉米秸秆等生物质燃料约27万吨,消化附近33万亩农地夏秋两季的秸秆,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吃”秸秆大户。“秸秆发电成本与收入倒挂严重。如果没有税收支持,公司根本支撑不下去。”公司经理李奇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公司不仅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2384.9万元,还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123.8万元。“我们由此可以逐年提高秸秆收购价格,实现秸秆利用的良性循环。”李奇说。据介绍,2019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3.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0.5万吨,带动当地农民和秸秆收购经纪人增收1.08亿元。

在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下,税收优惠政策快速“变现”,迅速弥补了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资金缺口,为其稳住发展信心。

盘活资金,秸秆利用马力足

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有效盘活了资金,激励企业进一步增大投资,扩规模,开足马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

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秸秆及其他有机废弃物生产沼气和肥料的企业,目前正在建设农业废弃物沼气与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消耗农作物秸秆可达20万吨,综合年收益达2亿元。

“新项目购进设备多、投资大,加上疫情影响融资进程,企业资金链条很紧。幸好有税务部门的帮助。”该公司办税人员陈娇说,公司这一项目刚启动,阜南县税务局就确定专人对接企业涉税诉求。得知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后,税务部门立即辅导其申报,快速享受到1460万元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资金活起来,项目建设进度大大加快。”陈娇表示,在税收助力下,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技改升级,循环经济闯新路

新项目提升了企业的秸秆处理能力,新技术则有效拓展了企业的生产范围,形成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条。

走进阜阳市宏桥秸秆科技有限公司,若不是公司负责人张中成介绍,很难将眼前的板材和秸秆联想在一起。“我们自主研制了国内首个零甲醛麦稻秸秆板材生产线,年产3.5万立方米零甲醛秸秆板材。”张中成介绍说,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都在100万元以上,目前已拥有12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

税收红利给了他们继续创新的信心。增值税即征即退12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及房产税减免5万元、2019年度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83.24万元……“这鼓励着我们继续走创新道路。”张中成告诉记者,在税收助力下,公司打算进行秸秆板材的升级改造,建设一个1200平方米的科技研发培训中心,将中药材融入板材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研究、秸秆板建筑结构研究设计、秸秆板组装实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转型升级。

“我们将依托线上包保服务,落实落细政策,做精做优服务,帮助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稳住生产、守好优势、布局长远,以税收促产业,以产业带产能,进一步提高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让秸秆有去处、农民有收益、企业有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国家税务总局阜阳市税务局局长陈平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