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听记者说税务新闻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 2020- 05- 20   14 : 36 来源 : 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2020-05-20  A2版

(本报记者 许蒙亚 通讯员 黄健 郑刚)近期,在安徽,数十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企业和基层税务机关,近距离感受在抗击疫情、服务企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税务力量。借此机会,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长期关注税务工作的同行,听他们说说税务新闻背后的故事。

税务增值服务越来越有“料”

4月中旬,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宁一直在路上。从大别山腹地到皖南山区,他将镜头对准在税务部门提供的“增值服务”上。

“这次采访,我听到了一个‘料’的事、一个‘钱’的事。对税务部门而言,这两件事已超出了‘税’的范畴,我称其为‘增值服务’。”王宁说。

王宁所说的关于“料”的事发生在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星瑞公司主要生产齿轮及其零部件,复工以来,原材料需求骤增,受疫情影响,部分原材料的供应商尚未复工,供应链出了问题。

星瑞公司的主管税务机关得知这个情况后,通过国家税务总局云平台供应链查询系统为其寻找供应商,仅用几天时间就为其匹配了湖北襄阳的一家企业。星瑞公司负责人时永对税务部门的帮助非常感激。他表示,如果公司自己重新筛选供料商,算上实地考察、原料验证等环节少说也得三五个月。但通过税务部门数据匹配,不仅极大提高了对接效率,也更加可靠。

王宁还谈到,在采访中小微企业时,他注意到不少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题。可在黄山市休宁县采访时,他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当地一家叫华大茶叶有限公司的新办茶企正为缺少茶叶收购资金发愁的时候,税务部门主动建议这家企业申请纳税信用贷款,并将其信息推送给当地银行,帮助企业获得了300万元“救急贷款”。

王宁表示,税务部门的“增值服务”,引发了他的思考:在大数据时代,作为掌握优质数据的政府部门,如何挖掘数据资源、发挥数据功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一个大课题,值得思考,更值得实践。

减税降费力度越来越大

“我比我的前辈都幸运,这几年减税降费力度越来越大,税务部门有分量的新闻也越来越多。”近几年,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记者胡君几乎每周都要为报道税务新闻忙活。

胡君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5批税费优惠政策,她都参与了报道。前不久,她到安徽省税务局采访时了解到,第一季度,全省实现减税降费240.7亿元,其中包括去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今年继续实施形成的164.5亿元,和今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的76.2亿元。“减税降费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胡君说。

除了做税务新闻报道,胡君还负责政协、财政、国资等方面的报道。她表示,经常有采访对象谈到减税降费。很多民营企业家、国企高管、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认为,这两年的减税降费不仅力度更大,而且方式更直接。“在我采访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谈到增值税降率、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等税费优惠政策,从过去做‘ 包子’的方式改成了做‘比萨’的方式,摆在明面上,更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保住市场主体。”胡君说。

税收宣传越来越接地气

“这几年税收宣传形式在不断创新,内容更实用。”皖西日报社党组成员、编辑部主任王恒一直关注税务部门,特别是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

王恒举了个例子。今年皖西日报社与六安市税务局联办了《我的复工日记》专栏,请纳税人讲述他们的抗疫历程,以及税收政策对他们的帮扶作用。这个栏目的宣传效果非常好,市委宣传部对这个栏目给予了很高评价。“这说明,税收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大提升。”王恒说。

王恒告诉记者,这两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一波接一波,税收宣传充当了政策落地的“扩音器”“解码器”。全方位、多形式、高频次精准解读政策,让税务“小白”也能看得懂、用得上。他觉得,这才是税收宣传的真正意义所在。

今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直播活动在黄山市税务局举办,近1.4万名网友涌入直播间。在直播间,税务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网友们热议复工复产和减税降费获得感。各种留言、表情包刷屏……

直播间现场,连续13年跟踪报道税收宣传月的黄山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程继强表示,税务部门用老百姓爱听的大白话、大实话谈心交心,用流行的直播互动让大家共同参与,讲起来有声有色、听起来有滋有味、传起来有情有理。

“宣传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措施,提高政策措施到达率,不仅是财税部门的事,新闻记者也义不容辞。”程继强说,会继续将镜头对准税收、对准纳税人,推出有深度的报道,形成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正确社会预期,增强企业信心,助力“六稳”“六保”大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